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BioNTech杀疯了

2025-09-12 09:15

(来源:药剂Talks)

mRNA疫苗巨头BioNTech正在狂奔。

6月2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就PD-L1/VEGF双抗BNT327(普米斯生物的PM8002)与BioNTech达成总额高达111亿美元的授权合作。

6月12日,BioNTech SE宣布,以12.5亿美元估值收购Curevac全部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全球mRNA疫苗市场格局从“三足鼎立”演变为“双雄争霸”。

9月5日,乳腺癌疗法DB-1303/BNT323(HER2 ADC)三期临床试验成功,让BioNtech和映恩生物双双涨超8%。2023年4月,BioNTech以超16亿美元总额引进映恩生物两款ADC管线(DB-1303和DB-1311)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

可见,BioNTech已不仅仅是mRNA疫苗巨头,而是进化成横跨双抗、ADC和mRNA疫苗等领域的“多面手”,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01

从mRNA到“三轮驱动”

作为一家成立不足20年的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的成长史充满了传奇色彩。

想当年,有两家mRNA疫苗巨头吃到了新冠疫苗红利,其中一家是Moderna(莫德纳),另一家就是BioNTech。

2021年、2022年,莫德纳新冠疫苗销售额分别为176亿美元、184亿美元;同期,BioNTech的新冠疫苗销售额为150亿美元,次年公司全年营收达173亿欧元(新冠疫苗收入占大头)。

不过,随着新冠疫苗退潮后,这两家mRNA疫苗巨头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其中,Moderna一直专注研发mRNA疫苗;而BioNTech将新冠疫苗赚来的钱,一边布局肿瘤和传染病mRNA疫苗,一边投向热门的ADC和双抗领域,形成“三轮驱动”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对于这两种商业模式,资本市场给出了不一样的反应: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Moderna总市值为97.81亿美元,BioNTech总市值达270.4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被BioNTech收购的CureVac,曾经也是mRNA三巨头之一。而且,CureVac在2022年起诉BioNTech的新冠疫苗侵犯其专利。直到BioNTech收购CureVac,这场持续三年的专利纠纷才终于画上句号,mRNA市场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研报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研报

如果说收购CureVac,增强了BioNTech在全球mRNA版图中的领先地位,那么接连引进中国药企的双抗和ADC管线,更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在ADC领域,2023年4月,BioNTech以潜在总额超16亿美元引进映恩生物两款ADC管线,包括DB-1303/BNT323(HER2 ADC)DB-1311/BNT324(B7-H3 ADC);又在同年8月引进映恩生物第3款ADC药物DB-1305/BNT325(Trop2 ADC)

2023年10月,BioNTech以超10亿美元引进宜联生物YL202/BNT326(HER3 ADC)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之后又在2024年5月再次合作,以超18亿美元获得针对特定前沿创新靶点开发ADC产品的独家选择权以及全球独家许可。

凭借频频大动作,BioNTech搭建了丰富ADC管线矩阵,覆盖HER2、B7H3、Trop2、HER3等多个靶点。

在双抗领域,BioNTech主要拿下普米斯生物的PD-L1/VEGF双抗PM8002/BNT327:先在2023年11月以总额超10亿美元引进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之后在2024年底以9.5亿美元收购普米斯,完整获得PM8002的全球权益和后者的全部管线。

直到今年6月,BioNTech将BNT327的全球权益以潜在总交易额111亿美元授予BMS,借此赚到了超90亿美元的中间商差价。

如今,BioNtech建立了以PM8002/BNT327为基石的临床策略,开展了联用化疗、ADC或其他药物等多项临床试验。

02

重磅管线频频亮剑

在众多外部引进的管线中,尤以PM8002/BNT327备受市场关注。

PM8002/BNT327所在的PD-(L)1/VEGF双抗赛道,有多火热自不必说,MNC巨头纷纷抢滩入局,掀起了BD交易热潮。

不过,目前这一赛道竞争相当激烈,包括PM8002/BNT327在内已有5款PD-(L)1/VEGF双抗管线达成BD交易,分别为Instil Bio引进宜明昂科IMM2510、默沙东引进礼新医药LM-299、辉瑞引进三生制药SSGJ-707;国内还有超过10款PD-(L)1/VEGF双抗及三抗管线已进入临床阶段,未来还将发生BD交易。

PM8002/BNT327开发进度处于全球前列,正在开展多个注册II/III和III期临床,并在IO+ADC领域广泛布局。

在近期举办的2025 WCLC上,BioNTech联合BMS发布了Pumitamig(BNT327)联合化疗针对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全球Ⅱ期研究中期结果:抗肿瘤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而且最新数据与此前中国Ⅱ期研究高度一致,为推进Ⅲ期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截至8月7日,在43名接受安全性评估的患者中,38名可评估患者的确认总缓解率(cORR)达到76.3%,疾病控制率(DCR)为100%。20 mg/kg组的cORR高达85%;总体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8个月。

目前,针对ES-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为罗氏Tecentriq联合化疗,据IMpower133Ⅲ期研究结果显示,ORR为60%、DoR为4.2个月、中位PFS为5.2个月。

在IO+ADC领域,BioNTech开展了多项PM8002/BNT327联合多种ADC药物的临床试验,其中PM8002/BNT327联用BNT325(Trop2 ADC)已在2025AACR大会上公布临床前及临床I/II期的初步数据,针对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三阴乳腺癌(TNBC)等患者展现较好安全性。

图片来源:开源证券研报 图片来源:开源证券研报

ADC管线矩阵中,进度最快的是从映恩生物引进的HER2 ADC药物DB-1303/BNT323,BioNTech正准备今年提交上市申请,用于HER2表达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二线或后续治疗。

近期,映恩生物还发布公告称,DB-1303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头对头罗氏HER2 ADC药物Kadcyla(T-DM1)在既往接受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已达到BICR评估的PFS主要终点,并计划申报上市。

当然,DB-1303头对头击败罗氏的T-DM1,只是拿到进入HER2 ADC市场的入场券,真正的对手还是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德曲妥珠单抗(DS-8201,T-DXd,Enhertu)。因此,DB-1303能否拿下HER2低表达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这一差异化适应症尤为重要。

今年,映恩生物启动了DB-1303针对既往经治HER2表达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Fern-EC-01的中国研究部分。此外,DB-1303联用PM8002/BNT327的临床数据读出也值得期待。

03

mRNA技术“破圈”进行时

在mRNA疫苗方面,BioNTech通过收购竞争对手CureVac,强化了其在mRNA研究性癌症免疫疗法方面的能力,从研发、制造到商业化形成更强协同。

这主要体现在两者实现了技术平台互补。其中,CureVac专注低剂量、高免疫反应mRNA优化平台,并且已建立成熟的LNP递送系统,在个性化疫苗设计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而BioNTech在mRNA递送、修饰和商业化转化方面走在前列,双方的结合具有协同效应。

CureVac的技术沉淀将在BioNTech的平台下获得更高的发挥空间,此次收购也将补充BioNTech在mRNA设计、递送配方和mRNA制造方面的能力与专有技术。

往更大的层面看,此次并购不仅仅是技术整合,更是肿瘤战略的深化,将强化BioNTech在泛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布局和产品多样性。尤其对于mRNA产业发展而言,第一代mRNA疫苗已经完成验证,第二代mRNA产品(特别是在癌症和罕见病领域)的临床与商业化即将提速。

正如BioNTech表示,此次收购后,战略重心将聚焦于两个泛肿瘤项目,其中之一便是基于mRNA的癌症免疫治疗候选药物。

目前,BioNTech在肿瘤和传染病两大领域布局了丰富的mRNA疫苗管线。

在mRNA肿瘤疫苗方面,BioNTech同时注重个性化和通用疫苗的研发。其中,个性化疫苗的核心管线为BNT122,针对适应症包括晚期黑色素瘤、胰腺导管腺癌(PDAC)、肌肉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UC),目前均已处于Ⅱ期临床;在通用疫苗方面,布局了针对黑色素瘤的BNT111、针对HPV16相关头颈癌的BNT113、针对NSCLC的BNT116,均已处于Ⅱ期临床。

图片来源:麦高证券研报 图片来源:麦高证券研报

BioNTech布局了针对多种传染病的疫苗管线,包括针对流感的BNT161(四价流感疫苗)、BNT167(针对带状疱疹)、BNT163(预防HSV-2感染)、BNT164(结核)、BNT165(疟疾)、BNT166(猴痘)、BNT168(艾滋病)。其中,开发进度最快的是BNT161,目前已处于临床III期阶段,其余管线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研报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研报

从全球范围来看,将mRNA技术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疫苗研发的企业,不只有BioNTech和Moderna,许多中国企业也布局了针对带状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mRNA疫苗管线,包括石药集团(巨石生物)的SYS6017、艾博生物ABO1108、嘉晨西海JCXH-105和JCXH-108、艾美疫苗旗下丽凡达生物与百克生物联合开发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mRNA疫苗LVRNA101。

04

结语

可见,BioNTech早已超越“mRNA疫苗巨头”的标签,进化成为横跨多领域的“多面手”,并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市值远超Moderna)。

BioNTech的下一个挑战,将是如何在这些前沿领域持续领先(mRNA疫苗、ADC、双抗),并最终将管线优势转化为全面的商业胜利。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12.5亿美金!BioNTech收购CureVac:mRNA“三巨头”格局重塑》,DailyBio,2025年06月12日

3.中信建投证券、开源证券、麦高证券研报

$BNTX(BNTX) $映恩生物-B(HK9606) $三生制药(HK1530)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