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山东商业航天“链”出新业态

2025-09-12 08:13

  9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业态”专场,邀请东方航天港集团、济钢集团、东方空间、上合航天4家企业负责人与记者见面,采用“发布+推介+展示”的形式介绍山东商业航天产业链优质产品,交流山东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跨越式发展情况。

  会议开始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军民结合推进处处长王超向大家介绍当前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和特点。2019年6月,山东在烟台海阳海域成功完成国内首次海上火箭发射,这一标志性事件之后,省工信厅即刻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正式拉开了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序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将其定位为全省产业发展中极具潜力的新领域、新赛道,通过重点布局、强力支持,推动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实现了蓬勃起势。以海上发射为核心牵引,全省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配套制造,济南主攻卫星研发与地面设备制造,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三地已初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集群格局。在科技创新支撑上,我们也持续发力:济南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并推进空天信息大学筹建;烟台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东方航天港研究院,这些高能级科创平台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技术根基。

  山东商业航天产业跨越式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们的各展所长、协同发力。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东方航天港集团集聚了“卫星、火箭、发射场”三大要素,锻造了“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搭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四位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济钢集团依托扎实的工业制造基础和功底,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性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针对商业航天产业特点和地理空间的分布布局规律,重点确立了“北京研发设计-济南制造测试-烟台组装发射”的空间布局,主要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条中的制造环节和检验检测实验环节开展布局。生产制造火箭、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航空航天产品的零件、部件、组件、结构件等要求较高的工业产品;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首型火箭“引力一号”经过3年的高效研制,于2024年1月11日从东方航天港登船,在烟台海阳海上首飞成功。首飞后成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民商最大火箭。“引力一号”也成为现役运力最大的民商火箭,有效弥补了我国大运力火箭不足的态势,即将成为中国第一型常态化服役的中型民商火箭;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的全球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吉利星座,通过在距离地面约600km的轨道部署72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为用户提供商业化的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在会后的采访中,济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仕君告诉记者,济钢集团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展现了其从传统钢铁向高科技制造的卓越转型,依托深厚的工业基础,构建了精细零部件制作、产品检验检测、大型结构件、卫星制造、发动机的测试等核心业务板块,并且济钢集团与航空航天领域的工厂制作类的企业均有密切的联系,形成了紧密协同的制造生态网络。

  商业航天是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无论是运载火箭、航天配套,还是卫星制造与应用,山东构建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发展新高地。相信在全链条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商业航天会更好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太空传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