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有企业冲向机器人赛道

2025-09-12 07:19

(来源:企业观察报)

转自:企业观察报

2025年,国有企业正以空前力度押注机器人赛道。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短短8个月内,已有6家央企新增注册投资机器人企业,总注册资本达38.73亿元。同时,超过30家央企已在内部加快布局机器人产业。

地方国企更是全面铺开,注册机器人企业数量已突破2000家,总注册资本高达146.65亿元。

当前,机器人已成为国有企业“硬科技”版图中的核心战场。

01

布局

在机器人产业投资版图中,国有企业正加速落子。

《企业观察报》通过企查查获悉,2025年以来,已有6家央企直接出手,参股或新设机器人公司,分别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控股的国机仪器仪表(重庆)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控股的中国建材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控股的中国长安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控股的宝信软件(云南)有限公司、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控股的绿色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集团控股的和山未来(深圳)投资合伙企业。

与此同时,30余家央企通过自研或内部孵化切入机器人赛道,名单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科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三峡集团、中交集团、中国建筑集团、国家电网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中国能建集团、一汽集团、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国航集团、东方航空、中储粮、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等。

地方国企同样不甘示弱。

截至2025年9月,全国已有超2000家地方国企涉足机器人领域,包括淄博国资委控股的淄博合茂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上虞区国资委控股的浙江杭绍具身智能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勉县国资委控股的勉县数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从中央到地方,一场“国字号”机器人竞速赛已全面打响。

02

特点

《企业观察报》通过梳理总结,发现这些投资和布局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注册资本金体量大。中国建材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江苏省吴中区政府投资的苏州智能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浙江省国资委控股的浙江弘农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赣州市国资委控股的赣州正江智能机器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10亿元。

其次,区域集中度高。国有企业投资机器人的企业,主要落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长三角最为亮眼,项目数784个、注册资本金612亿元,双双居首;珠三角项目数421个、注册资本金318亿元,侧重服务机器人与出口;京津冀凭借央企总部资源,项目数521个、注册资本金528亿元。机器人投资的全国版图被“包邮区+大湾区+北京”三分天下。

再次,投资逻辑转向“战略刚需”。机器人成为汽车、钢铁、建材、矿业等国资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标配”。央企普遍要求“机器人+云+数据”整体交付,地方国企更关注“机器人+运营服务”轻资产模式。

最后,与民企共生共赢。在这一轮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浪潮中,国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抢先一步占据了有利位置,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比如宇树科技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明星企业,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得到了杭州资本的有力扶持。2022年4月20日,在宇树科技的B轮融资中,深创投(由深圳国资委监管)果断入局,为其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的C轮融资里,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投资(由北京海淀国资委监管)、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由北京市国资委监管)也纷纷加入。在2025年7月3日的追加投资中,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再次出手,持续加码。2025年5月28日,宇树科技股改完成当天,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望南获得宇树科技董事席位。

03

原因

国有企业在机器人领域握有一副相当好的牌。

首先,国有企业的血液里自带“施工总包”基因。每年数千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与厂房,让它们坐拥全球最大、最现成的应用现场。中国建筑拥有建筑工地,国家电网拥有电网运维现场,中国黄金拥有采矿现场。用互联网的话说,国有企业自带“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技术、研发、试错、创新都能在这个超级平台上高速迭代。这是它们押注机器人的首要理由。

其次,技术加持。场景大,需求就具体;研发可以“按需定制”,新品下线就能实测,发现问题立刻回炉。据悉,部分央企投资的机器人已迭代十余次。在偌大的建筑工地里,建筑机器人仍自带“试验风”,型号繁杂。它们不像消费级机器人那样有“颜值亲和力”,一切为实用让路,普通人又难得一见,于是公众认知容易被偏见误导。例如,石油化工罐区传统人工巡检环境高危、效率低、易出错,亟须智能化升级。储罐智能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由此诞生,并已在中化能源中化兴中库区六期扩建2号罐组投运。储罐智能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由中化兴中、中化兴海、中安惟新联合研发。需求与市场才是真正的王道。初心、公司基因,加上技术储备的成熟,国有企业的机器人投资顺理成章。

再次,机器人与央企主业之间构成“强关联”,是整个产业链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军机器人并非简单跨界,而是央企集团的战略延伸。比如,中国建筑2025年新开工面积1.57亿平方米,仅公司自身对建筑机器人就产生庞大需求。中粮集团机器人与其现代农业板块又形成“强关联”。机器人餐厅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把优质食材与智能烹饪技术深度结合,中粮机器人炒的菜,比许多预制菜好吃得多。

最后,机器人业务可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且利润率较高。比如,北京市国资委投资的宇树科技,自2020年起已连续盈利,2024年营收突破10亿元。

不过,当资本把赛道迅速填平,盈利故事会立刻迎来拐点:2025 年新注册机器人企业中37% 扎堆工业机器人红海场景,价格战一触即发,高毛利窗口正在关闭。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

微信公众号:cneoguo(企观国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中心7号楼7层

电话:010-68719177   15128652400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