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1 21:02
(来源:华安基金许之彦)
全球AI算力需求究竟有多火爆?科技巨头甲骨文用一份创纪录的“订单簿”给出了震撼答案。近日,甲骨文在最新财报中披露,其剩余履约义务(RPO)飙升至4550亿美元,同比暴增359%,仅2025年第一季度就新增3170亿美元。这一数据不仅刷新历史纪录,更标志着AI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进入加速落地阶段。
此次RPO激增的核心驱动力来自AI推理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随着大模型应用从训练迈向规模化推理,企业对高效、安全、低延迟的算力需求急剧攀升。甲骨文凭借其在企业数据库和私有数据连接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成功打造“私有数据+大模型”的安全推理解决方案,赢得OpenAI、xAI、Meta等全球AI领军企业的巨额云服务订单。为应对井喷式需求,甲骨文宣布将本财年资本支出(Capex)上调至约350亿美元,并预计其云基础设施(OCI)年增速达77%,未来四年目标规模突破千亿美元。
这一系列动作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共振:财报发布后,甲骨文股价盘中涨幅一度达42%,创下自1992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突破9500亿美元,跃居标普500指数第十位;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更以3930亿美元净资产登顶全球首富,凸显AI时代“算力即财富”的新逻辑。
全球算力军备竞赛升级,
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性机遇
甲骨文的崛起并非孤例,而是全球科技巨头密集加码AI基础设施的缩影。微软计划2026财年资本开支超300亿美元,谷歌与Meta也分别将2025年Capex上调至850亿和660亿美元以上。这场“算力军备竞赛”正持续推高对高端芯片、服务器、光模块、存储等核心硬件的需求,为全球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
在此背景下,中国算力产业迎来政策、技术与市场三重共振:
(1)政策强力支持: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实现AI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工信部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杭州等地设立亿元级算力券,支持本土智算中心建设。
(2)技术加速突破:华为CloudMatrix384超节点验证国产超大规模集群商用能力;阿里云倚天710、寒武纪思元系列芯片性能持续迭代,支撑“一云多芯”战略落地。
(3)市场需求爆发:据国家数据局统计,中国日均Token处理量从2024年初的1000亿飙升至2025年6月的30万亿,一年半增长超300倍。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 EFLOPS,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2%。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国产算力芯片替代进程将加速。伯恩斯坦数据显示,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正从2024年的66%骤降至2025年的54%,而国产芯片自给率预计2027年将达5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至1530亿元。从业绩表现看,国产芯片产业确实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据统计,2025年第二季度科创板芯片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整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其中大量公司业绩实现倍增:在已披露半年报的58家科创板半导体企业中,有40家利润同比转正,17家净利润增速超过100% 。典型如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又如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期末合同负债较年初激增2.4倍,反映出国内高端芯片市场旺盛的需求。硬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正加速转化为业绩,“芯”力量的崛起清晰可见。
布局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
把握算力核心资产
随着AI推理、多Agent系统普及,算力需求或将呈10–100倍增长,存储、网络设备、电源管理等细分领域景气度同步上行。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双轮驱动下,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科创板半导体企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科创芯片板块虽成长潜力大,但也存在“技术壁垒高、个股波动大、产业链覆盖难”等问题——单个芯片企业受技术研发、客户订单、产能释放等因素影响,业绩波动较大,而产业链上下游(如设计、制造、设备)的节奏差异也增加了个股选择难度。因此布局科创芯片指数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在众多芯片相关的指数中,上证科创芯片指数凭借其精锐的指数成分实现了亮眼的业绩表现。50只成分股贯穿半导体全产业链,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作为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的工具型产品,为投资者布局国产芯片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
表:主要芯片指数市场表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