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盈利压力下控风险——低利率时代资管机构之欧洲银行保险篇|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

2025-09-11 08:01

(来源:业谈债市)

低利率时期欧洲银行资产配置主要有以下特点:低利率时期,欧洲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净息差大幅收窄,规模增长放缓。贷款、债券及现金为欧元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前三大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对债券资产的配置趋势性下降,零利率/负利率期间现金资产占比大幅上升。贷款占比和权益工具占比波动变化,贷款占比受利率水平影响,权益工具占比受到经济和流动性影响。欧债危机期间,欧元区主权债务压力大幅上升。主权债务危机传导至银行体系,引发银行流动性危机,银行资产价值缩水而负债端融资成本上升。欧央行的政策措施使得欧债危机的不确定性与恐慌逐步缓解。

瑞信银行暴雷主要原因在于自身风控不足和经营管理不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承认其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风控不足和风险事件频出,造成大幅亏损和流动性压力,是瑞信银行暴雷的主要原因。2021年和2022年瑞士信贷净利润大幅下滑,分别亏损16.50亿瑞郎和72.93亿瑞郎。储户信心下降,大量取款增加了流动性压力。救助和处置措施包括流动性支持、收购、政府发声等。瑞信最终被瑞银收购,瑞士信贷160亿瑞郎AT1债券被减记。瑞信事件导致欧美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但政府的及时救助稳定了市场信心,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可以应对负面事件冲击,使得没有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低利率时期的欧洲寿险资产配置主要有以下特点:欧元区保险机构在利率下行期增配债券,进入低利率阶段减配债券,利率下行期和低利率阶段低配股票,但持续增加基金配置。低利率时期欧元区保险机构增配政府债和海外债券,减配私人部门债券,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规避风险。以德国的安联保险为例,其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很小,低利率阶段拉久期,利率回升后降久期;增加A级和BBB级的债券配置和增加公司债占比来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还通过增加另类资产投资比如房地产来提高收益水平。

低利率时代欧洲银行和保险业的发展经验,给我国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银行降低债券资产配置,增配现金,结合利率环境合理调整贷款比例。低利率时期,欧元区系统重要性银行减配债券,尤其是在零利率负利率环境下持有现金性价比提升,随着利率水平的不同阶段调整贷款在资产结构中的占比,贷款占比与利率变化大致正相关。

关注银行的流动性压力,金融机构要增强风控意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传导至银行体系,引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瑞士信贷暴雷主要源于其风控缺失和自身管理不善。因此要关注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我国银行保险机构要增强风控意识,稳健经营,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迅速有力的措施对于处置金融风险非常重要。监管部门对瑞信银行风险事件的介入非常迅速。迅速有力的应对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丰富的政策工具和充足的风险处置资源对于处置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保险提升资产与负值匹配度,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同时适度下沉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以德国的安联保险为例,其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很小,在低利率阶段通过拉久期提升收益,在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增加信用风险敞口获取更高的溢价。

保险在考虑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投资组合多元化,适时调整资产配置,提高投资收益。欧元区保险机构在利率下行期增配债券,进入低利率阶段减配债券,适时调整资产结构,持续增加基金配置。安联保险资产配置以固收资产为主,其通过增加另类投资来提高投资收益。

风险提示:对欧洲历史数据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欧洲政策的梳理存在疏漏;中欧经济环境差异可能导致可借鉴性降低。

我国近年利率水平持续下行,低利率环境下银行保险行业的应对方式成为市场关注重点。此前我们曾发布日本债市复盘以及日本公募、日本保险、美国基金、欧洲基金、美国银行保险在低利率时期应对经验的系列报告,本篇为欧洲银行和保险篇,主要聚焦欧洲银行和保险在利率下行及低利率时期的应对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债危机等事件的接连冲击下,欧元区逐步进入低利率乃至零利率时期。以欧元区10年期公债利率作为观测对象,欧元区的低利率时期大致走过2012-2015年的利率快速下行期、2016-2018年平台期和2019-2021年利率冲击至零附近。

1. 低利率时期的欧洲银行资产配置

1.1 欧洲银行资产配置结构

低利率时期,欧洲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净息差大幅收窄,规模增长放缓。伴随欧洲央行不断降息甚至存款利率降至负利率,欧洲银行业的净息差不断下降。欧元区系统性重要银行净息差从2015年二季度的1.55%下降至2021年三季度的1.18%,下降37bps。低利率时期欧洲银行规模增长放缓,2017年一季度至2018年三季度欧元区系统重要性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为负增长,2019-2021年总资产增速放缓,年均增速由6.95%下降至4.47%

贷款、债券及现金为欧元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前三大资产。欧元区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构成包括现金及等价物、贷款及垫款、债务证券、权益工具、衍生品、以及其他资产等。从结构来看,欧元区银行资产以贷款为主,贷款占比自2015年二季度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60%以上,其次债券是第二大资产,债券占总资产比重自2015年二季度以来处于10%-16%之间。现金及等价物是第三大资产,其占比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时期大幅提升,当前占比在10%附近。其他资产比如衍生品、权益工具等占比相对较低。

欧洲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对债券资产的配置趋势性下降,零利率/负利率期间现金资产占比大幅上升。低利率时期,欧元区系统重要性银行减配债券,债券占比由2015二季度的15.2%下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10.8%20229月欧央行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75bps,自2022年四季度起债券占比开始回升,2025年一季度占比达到14.4%。银行在零利率和负利率时期大幅增配现金现金及等价物占比由2015年二季度的4.5%上升至2022年一季度的16.5%,低利率环境下持有现金性价比提升。

贷款占比和权益工具占比波动变化,贷款占比受利率水平影响,权益工具占比受到经济和流动性影响。贷款占比方面,2016-2018年的利率平台期贷款占比上升,2019-2021年的零利率/负利率阶段贷款占比回落,2022年欧央行连续多次大幅加息,贷款占比开始震荡回升。而权益工具占比在低利率阶段先降后升,权益工具占比自2015年二季度的2.5%下降至最低2020年一季度的1.1%,然后拐头向上,2021年二季度达到了1.9%的水平,经济复苏预期和流动性宽松推动资金增配权益。

1.2 欧债危机期间的银行情况

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区主权债务压力大幅上升。2009年末欧债危机爆发,因希腊新政府于当年10月承认赤字造假,导致市场对希腊及高负债欧元区国家的信心动摇,资金外流,风险溢价上升。2010-2011年间,危机蔓延至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2011年外围国家与德国国债利差出现历史性高点,如意大利、西班牙10年期国债利差显著飙升,希腊利差一度突破25%,市场恐慌与对基本面的质疑充分反映在定价中。欧央行披露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压力综合指标在200911月起大幅上升,至201111月达到历史极值。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传导至银行体系,引发银行流动性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使得欧元区国家公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公债资产缩水,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恶化。资产端,地产泡沫破灭以及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导致资产价值缩水,负债端,银行体系信用危机以及债券收益率上行直接推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在流动性压力下,20119月法国农信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被穆迪下调。银行流动性紧缩,信贷条件收紧,根据欧央行进行的欧元区银行信贷调查来看,危机期间企业信贷条件指数降低,与企业信贷需求指标差值一度转负,意味着信贷条件紧缩。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负担和经济压力。

2012年下半年起,欧债危机的不确定性与恐慌逐步缓解。源于欧洲央行提出“只要所需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欧元稳定(whatever it takes)”,显著提振市场信心,加之欧洲中央银行出台了旨在降低债券收益率的政策,包括证券市场计划(SMP)、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等。市场利差自2012年底至2015年快速收窄,利率持续下行,恐慌消退,债务违约担忧降低。利差回落,市场进入“修复期”。

1.3 瑞信银行事件发生原因、处置、影响

随着欧美央行持续加息,宏观环境和自身经营因素叠加,20233月欧美银行业动荡,美国有硅谷银行破产,欧洲有瑞士信贷银行暴雷。但二者存在较大差异,硅谷银行的破产是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危机的典型样本,而瑞士信贷暴雷更为主要原因在于自身风控不足和经营管理不善。

2023314日,瑞士信贷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承认其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其年报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对其内控的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而315日其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不再注资和提供援助。市场对瑞信银行失去信心,当日瑞信银行股票大跌13.94%,并拖累美股银行股全线走低,Wind美国银行指数收跌3.04%

风控不足和风险事件频出,造成大幅亏损和流动性压力,经营风险增加。瑞士信贷成立于1856年,曾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瑞信银行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收购业务,形成包括投资银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四大部门。而快速扩张也增加了财务压力和风险,尤其是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业务开展受到影响。瑞信银行自2009年起就经常发生负面舆情事件,尤其是2021Greensill Capital破产和Archegos 违约导致其发生大幅损失,2022年发生账号泄露事件,这都显示瑞信银行风控意识不足。2021年和2022年瑞士信贷净利润大幅下滑,两年净利润分别亏损16.50亿瑞郎和72.93亿瑞郎。这些风险事件不仅对瑞信的经营和财务产生重大影响,还削弱了储户的信心,储户大量取款使得瑞信银行存款规模大幅缩减,瑞信总存款规模从2022年三季度的3713亿瑞郎下降至四季度的2332亿瑞郎,四季度存款流出1380亿瑞郎。存款的快速流失,不仅增加了流动性压力,还导致瑞士信贷资产负债表收缩,2022年总资产规模锐减。

瑞信事件救助和处置措施包括流动性支持、收购、政府发声安抚市场情绪等。2023315日,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就市场不稳定发表声明,瑞士央行表示如有需要将向瑞士信贷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316日,瑞士信贷表示将从瑞士央行流动性工具中筹资至多500亿瑞士法郎。在瑞士金融监管部门推动下,瑞信银行被瑞银集团收购。319日,瑞银宣布30亿瑞郎收购瑞信,瑞士金融监管局表示瑞士信贷160亿瑞郎AT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这引发市场担忧情绪波及欧亚银行,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AT1债券暴跌,债券抛售拖累欧洲银行股。320日,欧洲监管机构发声明称,普通股权一级资本仍然优先于AT1债券承担损失,暗示瑞信可能只是个例,安抚市场情绪。612日,瑞信股票退市。

综合影响来看瑞信事件导致欧美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但政府的及时救助稳定了市场信心,而且欧元区银行业保持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可以应对负面事件冲击,使得这次事件没有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2. 低利率时期的欧洲保险资产配置

2.1 资产配置结构

欧元区保险机构在利率下行期增配债券,进入低利率阶段减配债券,利率下行期和低利率阶段低配股票,但持续增加基金配置。欧元区保险机构资产结构包括现金及存款、贷款、债券、股票、基金、金融衍生品以及其他资产,资产结构以债券为主,债券占比自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30%以上。历史变化来看,在利率下行期,债券资产配置明显提升,债券占比由2012年一季度的43.1%上升至2016年二季度的45.4%,而随着利率降至低位,进入低利率阶段,债券配置比例则拐头回落,债券占比从2016年二季度的45.4%降至2021年四季度的37.7%。虽然自2022年以来利率有所回升,但债券占比维持在35%左右的水平。股票方面,在低利率阶段,股票占比小幅下降且低位震荡,2012年至2021年间股票占比平均为10.3%,随着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影响减弱,自2022年以来股票占比由12.5%上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14.1%。投资基金方面,自2012年以来基金占比不断上升,由2012年一季度的19.6%上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31.2%,提升约12个百分点。

低利率时期欧元区保险机构增配政府债和海外债券,减配私人部门债券,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规避风险。利率回升后减配政府债,增配私人部门债券和海外债券。债券投资结构来看,按照发行人统计,欧元区保险机构持有的债券以欧元区政府债券为主,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占比均处于40%以上。在低利率阶段,欧元区政府发行的债券占比由2016年三季度的47.1%小幅上升至2021年四季度的48.1%,同期欧元区私人部门发行的债券占比由34.0%震荡下降至31.2%,非欧元区主体发行的债券占比由18.8%上升至20.7%。由此可见,低利率时期欧元区保险机构增配政府债和海外债券,减配私人部门发行的债券,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规避风险。自2022年以来利率有所回升,欧元区政府债券占比由2022年一季度的47.7%下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41.0%,同期欧元区私人部门发行的债券占比由31.4%上升至35.5%,非欧元区主体发行的债券占比由20.9%上升至23.5%

2.2拉久期和信用下沉

欧洲保险机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小,低利率阶段拉久期,利率回升后降久期。欧洲保险机构的负债久期同样较长,意味着偏好长久期资产。低利率环境下,欧洲保险机构通过拉长资产久期来提升收益,降低久期错配的风险。以德国的安联保险为例,负债端加权平均久期由2016年的15.5年拉长至2020年的17.4年,而2018年、2021年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均为0.2年,我们可以推测资产端平均久期由2016年的15.7年拉长至2020年的17.6年。而20222024年利率回升期,久期相较于2016-2021年有所下降。

对于固收类资产,欧元区保险机构还会适度下沉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比如德国的安联保险,一方面大幅下调AAA级债券占比,增加A级和BBB级的债券配置,另一方面增加公司债配置。具体来看德国的安联保险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结构,从固定收益资产的评级分布来看,AAA级占比由2013年的27.9%持续下降至2021年的17.6%,在2022年小幅回升至17.8%,而20232024年再次回落至15.9%的水平;AA级占比则由2018年的26.3%回落至2022年的21.2%;而A级别的占比由2013年的17.4%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26.1%BBB级占比由2013年的24.7%上升至2022年的28.5%。由此可见,欧元区保险机构在低利率阶段减配高等级债券,增配低等级债券。从固定收益资产的类型结构来看,公司债占比由2013年的25.5%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43.6%。由此可见,低利率阶段安联通过增配公司债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在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下沉来获取更高的溢价。

2.3 增配另类投资

低利率阶段欧洲保险机构增加另类投资来提高投资收益。以安联为例,其大类资产配置以固收资产为主,债务工具占比自2012年至2022间持续处于80%以上,趋势来看债务工具占比小幅回落。低利率阶段传统资产收益受限,安联通过增加另类资产投资提高收益水平,比如房地产投资占比由2012年的1.9%上升至2022年的2.6%

3. 低利率时期的欧洲银行保险资产配置启示

低利率时代欧洲银行和保险业的发展经验,给我国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银行降低债券资产配置,增配现金,结合利率环境合理调整贷款比例。低利率时期,欧元区系统重要性银行减配债券,尤其是在负利率环境下持有现金性价比提升,随着利率水平的不同阶段调整贷款在资产结构中的占比,贷款占比与利率变化大致正相关。

关注银行的流动性压力,金融机构要增强风控意识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增加了市场脆弱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传导至银行体系,引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瑞士信贷暴雷主要源于其风控缺失和自身管理不善。因此要关注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我国银行保险机构要增强风控意识,稳健经营,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迅速有力的政策措施对于处置金融风险非常重要。金融监管部门对瑞信银行风险事件的介入非常迅速。迅速有力的应对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丰富的政策工具和充足的风险处置资源对于处置金融风险至关重要,值得借鉴。

保险提升资产与负值匹配度,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同时适度下沉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以德国的安联保险为例,其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很小,在低利率阶段通过拉久期提升收益,在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增加信用风险敞口获取更高的溢价。

保险在考虑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投资组合多元化,适时调整资产配置,提高投资收益。欧元区保险机构在利率下行期增配债券,进入低利率阶段减配债券,适时调整资产结构,持续增加基金配置。安联保险资产配置以固收资产为主,其通过增加另类投资来提高投资收益。

对欧洲历史数据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所涉及欧洲银行和保险的相关数据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

对欧洲政策的梳理存在疏漏:对欧洲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的梳理可能存在疏漏。

中国和欧洲经济环境差异可能导致可借鉴性降低:中国和欧洲在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可能导致欧洲的经验借鉴性降低。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9月10日发布的研报《盈利压力下控风险——低利率时代资管机构之欧洲银行保险篇》,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研报。

朱美华 S0680522070002

zhumeihua@gszq.com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