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1 16:55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小月)9月10日,以“聚力协同 融合消费”为主题的2025国际消费大会在京举行。该大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服务贸易协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等机构联合主办。
会上,多位行业代表与专家围绕消费发展趋势与全球合作路径发表观点。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认为,释放消费具体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挖掘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智能、绿色、健康消费,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二是对接消费领域国际规则,完善标准互认,提升政策协同,发挥国际组织作用;三是夯实基础设施,加强金融基建,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建设高效的跨境流通体系。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表示,国际消费需要聚焦多元融合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明确跨境物流与国际支付协同保障、全球数字技术共享、中外环保技术与可持续供应链合作的重要性。“聚力协同”是中外消费合作的必然选择,“融合消费”是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未来方向。通过国际消费大会这样的平台有助于展示国际消费领域的新成果,探索融合消费趋势的新未来。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表示,作为连接市场、政府和消费者的桥梁,经济传媒始终是消费趋势的观察者,融合发展的推动者。过去几年,协会联合全国主流财经媒体,持续追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未来将进一步发挥传媒优势,用深度报道来挖掘案例价值,用鲜活的故事来传递消费信心。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聚焦国际消费共振带来的新机遇和发展的路径进行分享。她表示,在大力促进消费增长的大背景下,跨界融合会带来市场创新机遇,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新鲜感,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新的认知,继而派生出更多新的需求和新的消费者;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化、AI、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产业的跨界融合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使得很多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跨界融合,这也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
当前,全球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跨界融合打破行业边界,数字技术重塑消费场景,文化赋能激活消费潜力。为推动文商旅体等领域从“思想融合”走向“资源协同”,北京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联盟在会上成立。联盟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市商务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国资委指导,首批汇聚24个行业协会及100家重点企业。
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傅跃红会长介绍,联盟将发挥多方面重要作用:促进跨行业信息共通,助力相关行业及时掌握彼此动态与需求;推进资源共享,整合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等优势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成合作共赢,推动不同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服务。
北京市文商旅体跨界合作信息发布平台也在会上同步推出。北京商报社李波涛社长介绍:“为助力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地服务联盟成员,平台正式发布。平台上线后,将聚焦文商旅体多业态融合发展,为企业和品牌提供高效、可信的项目发布及合作对接服务。”
自2021年起,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吴凤武在会上发布《2024年度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报告》,建议下一步需推动便民生活圈从重点城市向有条件的县城延伸,持续推进功能转型升级——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向提供更高品质、更人性化、更精准化的服务,构建覆盖全年龄段居民的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重点满足“一老一小”业态需求。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王亚表示,跨境支付便捷度、金融产品精准度直接影响全球消费效率与体验。未来跨境支付市场将向“现代、开放、高效、无缝链接”演进,“政策、技术、商业、安全”四大要素也将持续深度融合。依托在境内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机构,中国银行可提供“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综合服务”的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