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品牌重塑+渠道突破”驱动,南极电商2025年第二季度扭亏为盈

2025-09-11 12:22

近日,南极电商(002127.SZ)发布2025年半年报。今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3.5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14亿元。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为0.27亿元,结束了连续3个季度亏损的迹象。

公开资料显示,南极电商前身为“南极人”,品牌国民认知度高。公司还持续收购打造卡帝乐鳄鱼、百家好等品牌矩阵,形成内衣、男装、女装及床上用品等产品矩阵。

在消费市场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南极电商聚焦主业,从质量、功能、价格等多维度打磨产品,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商品、更好的消费体验感,持续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双重追求。

供应链整合重塑,逐步推进产品升级

自2023年起,南极电商正式启动了转型战略,方向是重新打造自营品牌模式。此后,公司逐步加快转型步伐,持续推进品牌升级,形成了“品牌重塑+产品升级+精准营销”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报告期内,基于线上及线下的渠道场景,公司本部实现了品牌服务业务与自营销售的双轮驱动。其中,公司品牌服务业务主要基于旗下拥有的品牌资产,整合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向产业链提供高效率的产业服务。

据了解,在2024年年底,南极电商开始从供应链入手,实行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对产品品质的把控。报告期内,公司以用户为先,持续强化供应链端及经销端合作客户的负面清单管理,通过强审品、强审款、强控价等机制对经销商及供应商客户进行有效管理,并强化与优质客户的深度合作,逐步推进产品升级及线上店铺焕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

据财报介绍,在供应链端,公司的邀约制提高了准入门槛。前置化的审厂机制、合作期间对客户生产线的技术调改赋能,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构建品质管理闭环等措施,都助力提升合作客户的出品品质。中心化的审款及控价机制,也能保障合作客户的良性发展,减少体系内卷,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生态。

而在产品端,南极电商则以打造大单品为中心理念,提供具有仪式感的基础款内着与可通勤的户外款外着。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场景多渠道触达消费者,向消费者持续提供具有高质价比的产品。

从财报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的自营货品销售业务表现亮眼,该板块营收为5253.64万元,同比增长152.01%,毛利率为36.70%。

南极人品牌、百家好品牌进一步得到消费者认可。今年上半年,南极人品牌实现开设线上店铺1000余家,经销端表现逐步向好。公司核心品类优先发力,像四季款产品,如男士及女士的内衣内裤品类线上销售额逐月环比趋势向好,应季款产品如防晒服、速干T恤品类等也获得了消费者良好的商品评价反馈。

百家好品牌销售更是出现了爆品,女士套装、T 恤、裤子、针织衫、连衣裙等品类产品实现了从抖音“小爆品”到货架板块“大爆品”0-1的突破。

重回平台销售榜单,渠道布局实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个平台的大促销售榜单,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旗下品牌的身影逐渐增多。

比如,在“6·18”活动期间,南极人品牌重回内衣品类TOP榜单;百家好品牌在抖音女装品类销售榜获得TOP5排名,在天猫平台女装品类销售榜获得TOP15排名。

这些离不开南极电商对线上经销体系、渠道布局的调整。在经销端,公司通过对线上店铺视觉形象标准化、产品视觉标准化、产品包装标准化等措施,强化消费者对品牌升级的感知。另外公司分品牌、分品类的分层定价机制,进一步维护了品牌价格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而在渠道布局上,南极人品牌、百家好品牌均有新的开拓。今年上半年,南极人品牌销售额以淘系渠道为主,抖音渠道销售额占比持续爬升,拼多多及京东等平台稳健开拓,逐步形成线上经销均衡的布局。百家好品牌商品销售额仍以抖音渠道占比为主,占比超50%,但2025年重点开拓的淘系渠道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天猫渠道销售占比逐步提升,形成更为多元的渠道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线下渠道方面,南极人品牌快闪店还获得了良好的销售额成绩及市场反馈,公司启动线下门店的开设规划,与线上销售形成互补。

同时,南极电商对品牌投入的持续加大,也让消费者感知到了品牌形象的升级,打破了消费者此前的固有认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1.38亿元,同比增长64.43%,不过相较2024年度销售费用占比已收窄。

通过梯媒及抖音、快手等具有爆发力和传播力的电商渠道,南极电商持续进行南极人品牌形象及产品升级的推广。持续性的品牌投入,为公司带来了优质供应商及经销商客户的合作机会,也为后续品牌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极电商方面表示,虽然上半年经营承压,但是在渠道布局更新下,线上业务有望进一步打开修复空间,随着季节变化和线上购物节的到来,公司优势品类冬季保暖系列产品将会上新带动销售。目前仍在孵化期的自营销售业务,也有望发展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将继续推进“一超多强”品牌战略,借助内容营销与渠道深耕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