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青岛再和海尔“对话”背后,机器人万亿赛道掀起产业界能力大迁徙

2025-09-11 10:42

转自:桔子财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蔡宇丹

9月5日,青岛市长任刚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海尔集团调研并举行座谈会。根据公开报道,海尔机器人产业成为这场政府调研的重点。

同日开幕的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2025)上,美的正式发布了其家用人形机器人预告片,这标志着美的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战场。

而就在9月3日,优必选宣布获得一份价值2.5亿元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为目前全球该领域最大单笔订单。

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研发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这个赛道已成为国内家电巨头寻找新蓝海的重点方向,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这个赛道同样至关重要。

五年前,时任青岛党政一把手共同与海尔围绕共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在海尔集团召开座谈会,当时正处于工业互联网崛起之际。当下,国家层面打响“人工智能+”的发令枪,和“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被各地寄予厚望。2025年3月,南京成立机器人产业攻坚办,在青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海尔能否起到关键作用尚未可知,伴随着区域经济竞跑的新赛点,产业界一场新的“能力迁徙”已然开始。

1.

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数据,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总规模可达60万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中国在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8月1日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这3亿老年人口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可以协助居家养老的人形机器人成为一个新的、庞大的生意机会。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9071亿,同比增长6.4%。过去十年,国内家电市场年化增速仅为3%。如何在一个新产业中继续增长,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核心命题。人形机器人这个万亿赛道,海尔和美的等家电巨头已经加紧布局。

海尔家庭机器人产业成立于2021年,依托海尔智慧家庭生态,打造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今年6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透露,海尔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既做工业机器人,也做家政服务相关的机器人,比如说陪伴类型的机器人、康复类型的机器人。

7月26日,海尔推出人形机器人“海娃”,采用轮式移动方式,能够操控洗地机进行清洁,还能从冰箱拿出食物,进行餐桌摆盘,拿杯子,烹饪,甚至能与其他家电联动,熨烫并折叠衣物。

不过,上述家务需要远程操控才能完成。海尔方面透露,目前,海娃尚属于研发测试阶段,未上市,这一展示主要体现海尔机器人在复杂的家庭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做到的程度,未来要通过建设数据训练场、真实场景应用训练等方式让HIVA可以独立完成这些家务。

在美的的预告片中,美的展示了其轮式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场景中的能力:从炒菜、洗衣到收拾家务,甚至熟练操作冰箱、洗衣机、消毒柜等家电,技能不输“海娃”。

7月29日,在央视举办的保姆机器人大会上,周云杰说,能同时解决家务、照护、情感需求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将成为“比汽车更普及的家庭基础设施”。现在海尔并不想做一个功能集成很强,能够替代家政人员的机器人,因为太复杂,成本很高。海尔的思路是分解成康复、陪护等不同场景的小机器人,将来家庭可能有三四个小机器人,像小家电一样,这样成本在万把块钱。

针对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研发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以降低成本,这是机器人从实验室里的“奢侈品”走向大众消费品的一个切实思路。从目前家庭场景来看,大家电已经可以帮用户解决60%的家务,未来要靠一个一个的垂域专业机器人来填补家务空白。

今年3月,海尔与星动纪元达成合作,两者已联合推出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星”;在面向B端的工业机器人领域,海尔今年6月正式入股上海新时达

在研发资源方面,已与康复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而不管是海娃,还是美的机器人,这些出身于家电巨头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在厨房操作自家产的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灶具时,具有鲜明的“家电延伸”特征,很容易就形成兼容和协同。比起特斯拉来说,这是家电企业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将其作为一个家电智能终端进行开发的一大优势。

家电巨头的人形机器人带有浓重的“家电标签”,从实验室立的“奢侈品”向消费级产品演进,必须要“价廉物美”。

不管是海娃,还是美的家用人形机器人,在展示中,我们看到采用的都是“轮式人形”设计(即上半身人形、下半轮式移动),而非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双足行走。双足行走是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中最复杂的挑战之一,涉及动态平衡、地形适应、能耗控制等多重难题,而轮式设计尤其适合家庭中的地板、瓷砖,更易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2.

国内家电产业本身起步于日韩的产业转移。当年,松下将旗下的三洋家电白电业务卖给海尔后,专注于利润更高的动力电池和汽车电子。现在,海尔、美的等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布局,同样是一场能力迁徙。

产品会过时,但能力可以永生。味之素是日本一家味精生产厂家,这家企业它核心能力是氨基酸化学研究。当芯片行业需要一种耐高温的绝缘薄膜时,味之素发现自家的氨基酸化学技术能把这种薄膜做出来。现在,这家卖味精的公司生产的芯片绝缘膜占据全球95%的市场。

对于人形机器人这个万亿赛道,汽车行业早已开始了“能力迁徙”。出于汽车制造与机器人制造在关键部件等硬件技术领域的共通性,目前特斯拉、广汽、小米等整车汽车企业近年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带动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机器人关键部件转型。

这样的能力迁徙同样发生在青岛链企业征和工业上。征和工业日前披露定增预案显示,将5382.36万元投向微型链系统软硬件一体化研发项目。征和工业专注于链条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摩托车、汽车、自行车、船舶、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它发现,自家的链传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的灵巧手方向。

机器人的灵巧手,比起传统市场无疑是一片利润丰厚的新大陆,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5月投资智元机器人,7月又与上海卓益得机器人签署协议,进行机器人与灵巧手场景训练等合作。

不管是“海娃”还是美的的家务机器人,机器人能够理解“炒菜”所需取锅、倒油、翻炒这些步骤,还能识别衣物类型并选择洗涤模式,这表明其背后有强大的家庭场景知识图谱支撑。家电企业多年积累的用户数据,比如如厨房行为、清洁习惯等,如今被用于训练场景化AI模型,进行能力迁徙的一大优势。

同样,家电企业拥有成熟的电机、传感器、控制器供应链,在机器人的制造环节,规模化采购能力可大幅降低成本。

3.

全球机器人都在卷谁最会干家务活,比如叠衣服、洗碗、做菜。一双能叠衣服的双手,是在瞬间能调动视觉、触觉、力量的灵巧手。应用大模型控制动作,每个动作的力度,角度,背后是数不尽的算法,叠衣服的动作,要比跑步、跳舞、翻跟头难得多。

家电技术天花板有限,家电企业能成功登陆人形机器人赛道,如何把充满高科感的人形机器人变成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

海尔家庭机器人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尔家庭机器人研发有“三用”和“三不”原则,“三用”即实用、好用、耐用;“三不”即不强调机器人形态,不搞过度集成化,不搞炫技。

海尔家庭机器人主要包括三大版块。第一版块是清洁机器人,从2024年及25年上半年经营来看,目前海尔清洁机器人年出货量接近百万台规模。第二版块是康复机器人,海尔家庭机器人产业已应用AI步态算法等技术转化出外骨骼机器人,今年推出的外骨骼机器人月销达到千台左右;第三是服务机器人,海尔将围绕家庭全场景逐步推出各类陪伴机器人、洗护机器人以及综合服务机器人等。

具身智能机器人还处于产品发展的早期阶段,海尔家庭机器人产业相关负责人认为,机器人发展受制于大脑、灵巧手等部分,因此重点研发投入这几个方向。正在研发的智家大脑大模型,重点突破多模态感知、任务理解与规划、动作泛化训练等,构建起智慧家庭和机器人一体的“超级大脑”。

2024年底省工信厅发布的名单显示,由海尔智家领衔打造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公司+联盟”的形式推动创新中心建设,2025年已成立海尔兄弟机器人公司,并以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为基础,通过创新中心的建设,拉动机器人的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一大应用场景就是协助居家养老。此次赴海尔参加调研的青岛市直部门,除了发改、工信、科技、商务局等部门一把手,青岛市卫健委、民政局一把手也在其中。青岛市政府部门的调研目的不言而喻,希望海尔在青岛人形机器人发展中释放出更大能量,家庭服务机器人业务加速突破,助力机器人创业生态的营造。

产业进化都是一步步来的。就家庭机器人来说,从陪伴机器人,到康复机器人,到会做家务的机器人。据悉,海尔家庭机器人从两个方面规划,一方面加速机器人及AI的技术迭代,让机器人产品能够自主学习,“越用越聪明、越用越好用”。另一方面坚持AI科技普惠,在发展机器人过程中“次第开花”。比如,海尔推出的洗护机器人目前可以实现衣物负载转移,接下来会逐步实现叠衣服等场景任务。

2016年,美的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2021年,库卡扭亏为盈。2023年,库卡机器人和物流自动化帮助美的节省了95%的一线人工。以库卡为基础,美的逐渐搭建了一个营收占比超过30%的全新业务板块,在家电之外,进入了“工业自动化”这个全新的高附加值产业。

今年7月,美的展示了自研人形机器人“美罗”在产线上的应用。而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已从汽车工业场景进入到3C制造、重装设备、先进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预计今年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超过500台,全年产能超1000台。

不管是海尔还是美的,这场能力迁徙注定是要一步步走的。对制造业大省山东来说,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为契机,助力相关企业转型,进而迅速做大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和机器人产业规模,将是重要着力点。这里需要海尔这样的龙头企业的牵引,更需要研发资源、关键产业链的布局,需要更多像征和工业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开启一场新的能力迁徙,向新大陆进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