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1 07:05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唐伯侬
近期,7家上市航司陆续公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总体来看,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国有三大航虽然仍未扭亏,但营收实现同比增长。海航控股、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4家航司实现盈利。财报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
业绩分化盈亏不同
今年上半年,国航、东航、南航营收分别为807.57亿元、668.22亿元、862.91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1.56%、4.09%、1.77%;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8.06亿元、14.31亿元、15.33亿元,总体亏损47.7亿元,同比减亏近三成,其中,国航亏损同比收窄超三成,东航亏损同比收窄近五成,而南航亏损同比扩大超两成。南航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陈冬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上半年,南航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前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部分转回。这也是南航亏损扩大的原因之一。
有业者分析,总体来看,三大航在市场需求回暖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通过提质增效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总体增收目标。不过,受到国内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供给过剩、客群结构变化、高铁分流以及外部环境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仍未实现扭亏。
4家民营航司均实现盈利。其中,春秋航空以11.69亿元净利润再次成为上半年中国内地最赚钱的航司。凭借价格优势,春秋航空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自费旅客和追求高性价比的商务旅客。
以支线业务为主的华夏航空归母净利润达到2.51亿元,同比增幅达858.95%。上半年,华夏航空通过新开支线航线、增加航班量、优化支线城市通达性等措施,提升飞机利用率和支线网络价值,让其航线综合收益实现同比增长。
海航盈利0.57亿元,这是其2019年以来首次实现上半年盈利。有分析师指出,这得益于国际航线复苏、精细化的成本管控,特别是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商务与旅游需求,海航构建起“国内快线+国际中转”的复合型航线网络,形成了竞争优势,扩大了盈利空间。
民航业内人士分析,民营航司通常具有更加灵活的运营策略、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在市场需求变化中有更强的适应性。
票价下降业务增加
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行意愿较强。国际旅游市场方面,在免签政策和退税支付等便利化措施的推动下,入境游客增长快速。
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际客运航线净增123条,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28.5%。以春秋航空为例,上半年,国际航线运力基本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日本航线的运力投放同比增长超116.8%,较2019年同期增长77.7%,而这也是其业绩保持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国际航线的快速复苏不仅为航空业和旅游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上市航司营收与净利润改善尤为关键。
不过,由于客源结构和竞争等问题,航司普遍面临客公里收益同比下降的情况,这也反映出票价水平的下滑。
上半年,南航客公里收益同比下降6.12%,东航下滑7.22%,即使是有低票价优势的春秋航空,国内航线的客公里收益也同比下降4.8%。航班管家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民航经济舱平均票价为749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比2019年同期下降7.8%,民航市场呈现“量涨价跌”“以价换量”的态势。
有业者指出,当前旅客结构日益多元化,导致需求预测难度加大,不仅淡旺季需求差异显著,旺季之间因客源结构不同也呈现分化表现。此外,行业存在产品同质化、销售渠道分散及管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有序竞争。
上半年,航油成本下降减轻了运营压力,面对收益下滑,开源也成为航司维持业绩的重要因素。不少航司不断提升产品营销和创新能力,结合旅客差异化需求,持续优化产品设计,拓展收入来源。例如,东航对产品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推出“航空+”,今年上半年,东航实现线上销售收入61亿元,新零售收入超22.58亿元。东航还丰富空铁、空巴、空水、空轨等多式联运产品。与星巴克实现战略合作,创新推出“咖啡+航旅”服务。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海航也通过服务创新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创新推出“购票无忧”等增值权益类产品,提升“精品快线”“自贸港快线”服务品质,采用直播等销售模式,升级海航预约类系列产品,使其覆盖国内和国际单次多次、单人多人等出行场景。拓展国际、国内通程值机服务,不断提升“一站式”出行服务体验。
在增值服务与航旅融合方面,春秋航空也进行了不少探索,推出“退改优享”“爱宠飞”等新型服务产品,开发覆盖全年龄层的航旅增值服务产品;以“机+X”模式整合门票、接送机、酒店等资源,构建完整的出行生态闭环。这些创新模式,在提升旅客体验感的同时增加了航司的收益。
旅游旺季带来机遇
展望下半年,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民航业将延续复苏势头,航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对于航司来说,暑运是决定全年业绩走向的关键。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7月境内民航旅客量再创新高。同时7月1日至8月31日,国际航线民航旅客量超127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左右。
这一热度也延续到了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航旅纵横行业发展部总经理赵楠介绍,今年民航暑运市场的增长和十一中秋假期机票预订小高峰,展现出大众日益旺盛的航空出行需求。暑期刚刚结束,部分旅客已经开始计划十一中秋假期出行了。截至8月28日,十一中秋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突破176万张,日均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4%,市场热度明显提升。
不过,旺盛需求能否完全转化为利润仍待观察。对于暑期的经营情况,南航方面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介绍,今年暑运旅游需求增长显著,南航客运量和客座率同比去年均有所提升,但票价水平同比有所下滑。
有业者提醒,在暑运效益不及预期、票价明显下滑的情况下,航司想要实现全年盈利,仍面临不小的考验。
对于下半年如何提升业绩,航司也纷纷给出了对策。南航将持续优化销售节奏,开展产品创新,多措并举丰富客源结构,提升效益水平。东航则重点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增加国内快线、准快线投放,开拓中东、非洲和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加强新疆、东北等区域薄弱点的建设。同时,东航还将推进降本增效和服务产品创新,探索“航空+景区”“航空+演艺”等特色产品模式。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半年民航业预计保持稳健向好,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客运方面,旅游市场韧性显著,尤其三四线城市和乡村旅游兴起,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