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0 19:34
(来源:涂料采购网)
在汽车产业风云变幻的当下,创新与合作成为驱动行业前行的双轮。2025 年 9 月 21 日至 22 日,浙江杭州水博园酒店将迎来一场汽车行业的年度盛宴——“2025年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全产业链交流大会”。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尔”)也将盛装亮相,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共探行业新局。
瑞尔成立于1995年2月,是一家以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的民营先进制造业企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瑞尔已从单一零部件生产商,成长为覆盖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多领域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瑞尔主营产品包括线控制动系统液压执行机构、空气悬架系统、磁流变智能减震系统及高精度汽车装饰件等,其中铝合金轮毂饰盖、ABS阀体等产品曾填补国内产业化空白,推动企业实现三次跨越式发展,连续14年保持53.6%的复合增长率。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瑞尔先后荣获“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民营总部型企业”等称号,并通过ISO/IATF 16949质量体系、ISO 14001环境体系及北美福特Q1认证等国际权威认证。其客户覆盖宝马、奔驰、奥迪等全球50家主流汽车主机厂,以及TRW、Bosch等顶级汽配供应商,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
创新破壁,从“卡脖子”到“定标准”
瑞尔的发展史,是一部以技术创新突破行业壁垒、以产业化应用赋能实体经济的奋斗史。公司始终将研发视为生命线,累计获得675项专利,形成“研发-产业化-市场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其经验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范本。
瑞尔自创立之初便确立“不模仿、不跟随”的研发战略,聚焦汽车制动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卡脖子”领域。例如,其自主研发的线控制动系统液压执行机构,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高精度液压控制难题,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上汽通用五菱、江铃福特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铝陶复合材料制动盘项目则联合高校突破材料配方与工艺瓶颈,获得国际轨交巨头德国克诺尔公司订单,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跨越。
“再苦也不减研发”是瑞尔的铁律。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瑞尔逆势投入年销售收入的5%用于科研,坚持不裁撤博士后工作站,为后续技术爆发积蓄能量。这种战略定力使其多次获得政府与行业认可:2015年、2016年,瑞尔连续两年受邀参与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座谈会;2018年,瑞尔董事长李健军登上“活力张江大讲坛”,成为科技型企业家破圈代言的典范。
协同创新平台,放大技术溢出效应瑞尔深知,单一企业的创新终有边界。为推动技术跨行业应用,瑞尔以“开放共享”思维布局创新生态。
2018年,瑞尔联合美国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等顶尖学者,在上海张江管委会支持下成立民非法人科研机构——上海张江瑞尔先进制造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聚焦汽车智能制动HCU、智能空气悬架等前沿领域,与上汽集团、德国克诺尔等企业联合研发,实现多项技术产业化。例如,其汽车智能空气悬架系统已为上汽集团和江铃福特量产配套,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载运领域“条块分割”导致的共性技术薄弱问题,瑞尔在工信部与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下,发起成立“载运核心装备技术与轻量化智能制造创新联盟”。联盟汇聚汽车、航空、轨交等领域的头部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服”协同机制,重点攻关基础性、战略性技术。例如,通过跨行业共享汽车领域的成熟轻量化技术,推动轨交、航空装备迭代升级,破解我国载运领域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局。
市场化导向,让技术创新落地生金瑞尔的技术转化始终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公司技术中心通过深度对接主机厂新项目开发计划,实现研发与市场的无缝衔接。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对制动系统响应速度的严苛要求,瑞尔提前布局线控制动技术,其HCU产品凭借毫秒级响应能力,成为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型的标配。这种“研发代际领先”策略,使瑞尔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率超过90%,科研投入回报率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填补国内空白的“单项冠军”,到构建跨行业创新生态的“平台缔造者”,瑞尔的成长轨迹印证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共生关系。正如清华大学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所言:“瑞尔的技术若仅局限于自身或汽车领域,价值将大打折扣;唯有开放共享,才能推动整个制造业跃迁。”
由涂料采购网主办的“2025年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全产业链交流大会”,犹如一座连接汽车整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涂料生产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桥梁。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将齐聚杭州水博园酒店,共同探讨汽车涂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等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