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0 19:20
(来源:POS圈支付网)
今年以来,信用卡市场产品调整频繁。继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后,日前,交通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
9月8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发布了“关于Y-ELITE水晶蜜卡及Y-POWER水晶蜜卡流金版、星辰版卡面停发的公告”。
公告显示,将于2025年10月23日(含)起停止发行交通银行Y-ELITE水晶蜜卡及Y-POWER水晶蜜卡流金版、星辰版卡面。停发后,持卡人可正常使用该卡至卡片有效期结束,其所有相关功能和服务均不会改变,持卡人同时可正常使用刷卡消费、取现等基本功能(账户状态不正常的除外)。
卡面停发后,如您因卡片到期、挂失等原因需要续发/补发卡片的,我行将为您统一调整为新卡面(蜜卡优逸白金卡及蜜卡青年卡的水韵版卡面)。
9月4日,农行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2025年10月20日起,将停发车主白金信用卡优享版、车主白金信用卡尊享版及悠然悦白金信用卡。上述信用卡停发后,我行线上及线下网点等各渠道均不支持申请,但存量卡仍可正常使用。其中车主白金信用卡已焕新升级为车主卡畅享版。
2025年10月20日起,存量车主白金信用卡优享版、车主白金信用卡尊享版、悠然悦白金信用卡如遇损坏换卡、挂失补卡、到期换卡情况,我行将使用原卡面或逐步更换为标准卡面,产品相关功能权益及收费标准保持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多家商业银行已密集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主要涉及联名卡及权益调整类卡种,这是信用卡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的重要转型信号。
其中,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宣布停发联名信用卡,原因多为“市场情况变动”、“业务调整”和“合约到期”等。
为何银行纷纷停发联名卡?
联名信用卡是银行惯用的“揽客利器”,通过市场细分,为特定消费群体提供了定制化的服务和权益,如航空里程积分、特定商户优惠等,增强了持卡人的用户黏性。那么,为何银行纷纷停止发售?
综合各家银行公告回应及专家采访,梳理出银行停售联名信用卡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正常的业务合作到期;
二是消费者需求及市场情况发生变化;
三是信用卡产品升级优化及结构调整。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联名信用卡成为被停发的主要类型,核心源于合作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与综合收益失衡。这类产品的权益兑现高度依赖第三方,合作终止或预算调整易导致权益缩水,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细分场景下的用户规模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独立运营成本与收益倒挂。
此外,银行正逐步减少对外部品牌的依赖,转向构建自主可控的消费生态,通过整合全场景服务替代联名方权益,强化用户黏性与数据掌控能力。
信用卡发卡量连续11个季度下降
银行纷纷停售部分联名信用卡背后,也映射出整个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收缩态势。近年来,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正面临交易规模收缩与风险管控升级的双重挑战。
央行最新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发卡量为7.15亿张,已连续11个季度下降,较第一季度的7.21亿张环比下降了0.83%,较最高位的8.07亿张下降了11.4%
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萎缩,一部分是外部环境变化、需求不足的客观原因所致,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银行信用卡贷款的风控策略发生调整,主要集中于存量风险化解与新增风险管控方面。
不过,部分联名信用卡的停发,并不代表联名信用卡就此退出市场。停发旧卡、推出新卡,如今正成为银行调整优化经营策略的一种常态化手段。在银行停发部分存量联名信用卡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一些刚需消费的主题或联名信用卡产品布局,此类联名信用卡成为信用卡市场由“跑马圈地”的粗放经营转向“精耕细作”过程中,加速“进化”的成果。
从市场环境来看,信用卡业务已从“跑马圈地”大扩张时代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竞争时代,这在倒逼银行精简产品线以聚焦高频、特色使用场景;部分成本收益不匹配、效益不佳的信用卡产品只能迎来被下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