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1.27亿元设备更新!宁夏医科大学采购大批仪器

2025-09-10 12:06

摘要 近日,宁夏医科大学发布多批政府采购意向,仪器信息网特对其中的仪器设备品目进行梳理,统计出14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27亿元。

近日,宁夏医科大学发布14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27亿元,涉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系统、中药活性成分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系统、气相色谱质联用系统、智能全波长光谱分析系统,高精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6~9月。

部分采购仪器

全光谱图像分选流式细胞仪

全光谱图像分选流式细胞仪(Full Spectrum Imaging Cell Sorter, FSICS)是传统流式细胞仪与全光谱检测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深度融合的新一代细胞分析与分选工具。它突破了传统流式 “仅检测荧光信号强度” 的局限,既能精准量化细胞的多参数荧光信息,又能捕获细胞的形态学细节,还可实现目标细胞的高效分选,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再生医学等领域。

高精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高精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传统光学显微镜与激光技术、共聚焦原理、高灵敏度探测技术深度融合的高端成像设备。它通过 “逐点扫描 + 共聚焦针孔过滤” 的核心机制,突破了传统宽场显微镜 “焦点外荧光干扰” 的局限,可实现生物样本(如细胞、组织)的三维高分辨率成像、动态追踪、多标记分析,是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肿瘤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 “核心可视化工具”。

智能全波长光谱分析系统

智能全波长光谱分析系统是融合现代光谱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端分析设备,核心功能是对物质在全波长范围内的光学响应(吸收、反射、发射、散射等)进行高精度采集与智能解析,最终实现物质的定性识别、成分定量、结构分析或特性评估。其本质是通过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建立物质光学特征与内在属性的关联,再借助智能算法提升分析效率与准确性,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环保、食品、医疗等领域。

详细采购清单:

宁夏医科大学20256~9月仪器设备采购意向汇总表

采购

项目

需求概况

预算

万元

采购

时间

基础医学院2025年度宁夏基础医学研究中心设备采购项目

宁夏基础医学研究中心拟建成多组学超微量高灵敏液体活检分析平台,需购置相应配套设备,如超微量高灵敏靶向蛋白组分析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荧光计、高通量自动化移液工作站等。

500

2025年6月

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微型双光子显微镜采购项目

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是宁夏地区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科研实体。实验室紧紧围绕严重危害国家和宁夏地区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颅脑疾病,系统深入开展颅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预防与临床诊治,以及对脑功能的探索研究,形成以功能性脑病以及颞岛功能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随着脑科学飞速发展,实验室技术平台需升级,神经科学研究需深化,对新一代仪器设备的需求日趋显著,提升实验室科研平台基础条件。 需采购1台微型双光子显微镜,为国产设备。

360

2025年7月

2025年度宁夏药物创制与仿制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

计划采购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1台仪器设备,用于满足实验室科研项目执行需求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条件。实验室现具备安装场地,计划2025年内完成采购并正式使用。

510

2025年6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四标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系统1套、中药活性成分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系统1套、气相色谱质联用系统1套、智能全波长光谱分析系统1套,高精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台、高效液相色谱仪2台、微粒制备及粒径检测系统1套、圆二色谱仪1台、细胞因子定量分析仪1台 、高效液相色谱仪1台,用于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建设。

1274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五标段)

口腔技能训练及实时评估系统一套(包括教师1台,学生机4台)。口腔临床模拟实习系统2套(每套包含1台教师机,30台学生机),牙科综合治疗机1套(包括1台教师机,19台学生机). 用于教学、培训、临床、科研等,提升学院实验室教学平台建设。

810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六标段)

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是宁夏地区专门从事颅脑疾病及神经科学研究的科研实体。实验室紧紧围绕严重危害国家和宁夏地区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颅脑疾病,系统深入开展颅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预防与临床诊治,以及对脑功能的探索研究,形成以功能性脑病以及颞岛功能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随着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社会需求对实验室软硬件需求日益增高,对新一代仪器设备的需求日趋显著,实验室除需保障正常的运行之外还要更新大型核心科研设备,从而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创新研究水平和研究深度,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实验人员技术水平,提升平台服务功能。宁夏医科大学科研设备以旧换新项目是将一些无法正常使用或不能满足目前科研需求的老旧仪器设备以旧换新,更新为性能更优、功能更全的同类功能设备,以此达到提升实验室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的硬件与软件条件。 需采购仪器的数量:6台,5为进口设备,1台为国产设备;分别是:膜片钳系统结合钙成像1套,大、小鼠脑电肌电记录分析系统1套,动物生理指标遥测系统1套,小动物能量代谢与行为表型监测系统1套,高分辨多色三维组织细胞成像分析系统1套和冷冻切片机1台。

1530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七标段)

购置1.多功能超微量蛋白质表达定量分析系统1套;2.自动组织切片制作系统1套;3.全自动微流控免疫分析系统1套;4.生殖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训练系统1套;5. 核酸自动工作站1套;6.受激发损耗显微成像系统1套。更新实验室老旧仪器设备,提升科研平台硬件水平,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1120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八标段)

1.空气净化系统(空调系统和 送风系统)1套;2.多功能步入式洗笼消毒机1套;3.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器1套;4.双面小鼠IVC 笼具1套;5.小动物无线遥测系统1套;6.电子烟/卷烟吸烟机/小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1套;7.小动物精准口鼻暴露染毒系统1套;8.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1套;9.小动物三维多模式成像系统1套。用于提升科研共享平台的建设。

1465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九标段)

1.共聚焦细胞成像检测系统 1套,用于活细胞成像和功能研究,支持模式生物、3D 细胞、类器官成像检测,能进行离子通道研究,细胞水平的成像及分析,细胞长时间动态实时观察,组织切片、组织芯片成像等多维度的全自动成像研究;2.全光谱图像分选流式细胞仪1套,用于细胞的多参数、高通量的精准分选与功能分析;3.蛋白质工作站 1套,用于蛋白质纯化、检测、表征分析等功能研究,包含蛋白质纯化系统、微量检测系统、表征检测系统和冻干系统 ;4.超高速离心工作站 1套;5.血液分析系统 1套,用于分析血液流变特性、测试血液凝块的力学性,研究材料流动和变形行为;6.显微镜数字化分 析处理系统 1套 ,用于用于帮助采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信号对生物组织微细结构分析和功能研究提供帮助和生物切片快速扫描分析,包含透射电子显微镜相机和病理切片扫描仪。

1335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十标段)

1.激光显微切割系统1套;2.配置显微镜系统1套;3.数字病理成像系统1套;4.全自动单细胞分选系统1套。

500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十一标段)

采购超速冷冻离心机1台,用于分离微小生物颗粒或对温度敏感的样本。它能在极高速(可达100,000 rpm以上)和低温(如4℃至-20℃)条件下运行,广泛应用于核酸(DNA/RNA)、蛋白质、病毒、细胞器等生物大分子的纯化,以及外泌体、脂蛋白等临床研究样本的制备。其高离心力和低温保护特性,使其成为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关键工具。

85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一标段)

采购标的数量:8套(介入式虚拟训练系统1套、高级综合模拟人1套、外科腹腔镜手术模拟器2套、内镜虚拟训练系统1套、超级智能综合模拟人1套、耳鼻咽喉内窥镜1套、眼底图像处理系统1套)。用于教学、培训、科研等,提升学院实验室教学平台建设。

1223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二标段)

信息化集成化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34套、大屏辅助教学系统4套。(备注:其中信息化集成化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备采用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为一体设计原则,将智能化集中控制子系统、信息化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呼吸机、肛温仪、照明系统、氧气湿化瓶、剪毛器、局部补光灯等实验常用设备集为一体,可以测量实验动物的动作电位、神经放电、肌电、脑电、眼电、心电、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胃肠电、慢速电信号、中心静脉压、左室内压、压力、张力、呼吸等信号并进行分析;大屏辅助教学系统内置50多个经典动物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允许教师自己扩展教学内容,对于每一个内置教学模块,系统提供包括:实验讲解PPT,电子教材,微课、实验操作录像、虚拟实验和小测验等六大功能模块)。可提升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和质量。

600

2025年9月

202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三标段)

超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套,高通量大分子荧光检测痕量分析系统2套,智能、自动化样品前处理检测系统1套,动物行为学检测系统1套,蛋白质检测系统1套,电化学分析系统1套。

1341

2025年9月

宁夏医科大学(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宁夏唯一一所医学类本科高等院校,也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建立的宁夏医学院,1972年上海铁道医学院迁至银川并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2008年正式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雁湖、双怡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1700亩,设有18个教学机构,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和工学4个学科门类,开设23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达13612人(含博士、硕士、本科生、留学生等)。学校秉承“修德济人、笃学精术”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

科研水平:立足西部、特色鲜明、持续突破

宁夏医科大学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医学科研重镇,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办学理念,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地处西北,资源相对有限,但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聚焦民族地区高发疾病、地方病防治、中医药现代化及公共卫生等关键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科研体系。

近年来,学校科研实力稳步提升,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高水平课题,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学校在心血管疾病、生殖医学、神经科学、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

尤为值得称赞的是,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了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其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与毒物学两个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标志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宁夏医科大学在科研上的战略定力和卓越执行力。

此外,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博士生导师180人、硕士生导师1150人,为高质量科研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学校还建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社会服务”全链条创新体系,充分展现了其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健康需求的强大能力。

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平台

宁夏医科大学依托医学优势,在生物学、药学、基础医学、环境与健康等相关方向布局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尤其在民族医药、地方病防治、药物研发、分子医学等方面表现突出。

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人类干细胞研究所。聚焦干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开展干细胞定向分化、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研究,属于“生物+医学”交叉高地。

生育力保持省部共建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国内首个专注于生育力保护的研究平台,围绕生殖障碍机制、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力保存材料开发等开展系统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重大疾病分子机制与干预协同创新中心,聚焦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推动靶向药物筛选与新型治疗策略研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8个):中医脾胃病学、民族医学、中医肾病学、推拿学、温病学、民族药学、中医诊断学等。

其中“民族医学”和“民族药学”紧密结合宁夏及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用药传统,开展民族药有效成分提取、质量控制、药理作用机制等研究,具有显著地域特色。

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研究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手段,涉及神经生物学、分子影像、生物材料等领域。

宁夏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开展遗传病筛查、基因检测技术、胚胎发育调控等研究,支撑出生缺陷防控。

宁夏人类疾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聚焦疾病标志物发现、分子探针设计、快速检测试剂开发,属于“生物+材料+医学”交叉平台。

宁夏心血管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研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分子机制与药物靶点。

宁夏癌症分子病因学重点实验室,探索环境因素(如污染、饮食)与癌症发生的关系,体现“环境-基因-健康”交互研究。

宁夏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从事新药研发、制剂优化、中药现代化、缓释材料开发等,推动本地医药产业发展。

宁夏医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涉及生物传感器、可穿戴医疗设备、智能诊疗系统等“材料+电子+医学”融合方向。

宁夏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统筹协调基础医学重大研究任务,支持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前沿探索。

自治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宁夏慢病管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宁夏精准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等,推动生物样本库建设、组学数据分析、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为“生化环材”研究成果提供临床验证场景。

宁夏医科大学虽地处西北,却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创新精神,在医学科研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引领、重点突破”的发展之路。其科研水平不仅体现在ESI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硬指标上,更体现在对民族地区健康问题的深度回应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上。

未来,随着“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推进,宁夏医科大学将在生命健康科技前沿和区域重大健康需求之间架起更加坚实的桥梁,为中国西部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学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