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并购六条激活资本引擎,硬科技并购年:2025上市公司用重组改写“第二增长曲线”

2025-09-10 06:19

(来源:IPO上市实务)

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活动呈现爆发式增长,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的趋势显著。这一热潮由政策支持、产业升级需求、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驱动,涉及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同时也面临整合风险和市场波动的挑战。以下从政策环境、行业趋势、典型案例、市场影响及风险提示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策支持:从“并购六条”到地方配套措施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成为关键转折点。政策明确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新质生产力转型,鼓励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并优化审核流程。截至2025年8月,沪市新增逾百单重大并购方案,其中近三成为转型升级案例。例如,南京化纤通过重组置出亏损资产,注入滚动功能部件业务,实现从传统纺织向高端装备制造的转型。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上海、深圳、安徽等地推出专项政策。上海设立500亿元产业基金矩阵,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圳成立全国首个并购基金联盟,推动“补链强链”。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并购成本,还通过资金扶持和资源对接加速了产业整合。

二、行业趋势:聚焦新质生产力,传统行业加速转型

1.半导体与高端装备:突破技术壁垒

半导体行业成为并购热点,头部企业通过整合实现技术突破。例如,国科微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中芯宁波94.37%股权,构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全产业链能力,解决射频滤波器领域 “卡脖子” 问题。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控股权,强化半导体设备业务协同布。这类并购不仅提升了企业技术实力,还推动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2. 新能源与新材料:抢占市场高地

新能源领域的并购聚焦光伏、风电及储能。京能电力以9.49亿元收购岱海新能源39%股权,扩大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规模;东方园林(维权)通过收购光伏运营项目,实现从环保行业向新能源的跨界转型。新材料领域,长鸿高科收购广西长科,切入高增长的ABS树脂市场,构建“原材料→特种树脂”产业链。

3. 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技术驱动增长

传统企业通过并购切入人工智能赛道。狮头股份收购利珀科技,布局机器视觉领域,赋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生物制药以5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获取其ADC和双抗技术平台,加速创新药研发。这些案例体现了技术驱动型并购的战略价值。

4. 传统行业转型:出清落后产能,培育第二曲线

地产、纺织等传统行业通过并购实现“脱胎换骨”。*ST松发置入恒力重工资产,转型船舶制造;安源煤业通过资产置换转向磁选设备制造,并更名为“江钨装备”。部分企业选择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展新业务,如远达环保收购水电资产,形成“环保+新能源”双主业格局。

三、典型案例:战略协同与风险平衡

1. 成功案例:技术互补与市场协同

  • 国科微收购中芯宁波

    通过整合设计与制造能力,国科微的WiFi芯片与中芯宁波的滤波器产品形成协同,共同为手机厂商提供解决方案。交易设置严格减持限制(如未盈利不减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 中国神华整合煤炭资产

    一次性注入控股股东13家核心煤炭及煤电资产,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 失败案例:价格分歧与标的瑕疵

  • 粤宏远A终止收购博创智能

    因交易双方未能就价格达成一致,传统房企转型高端装备的计划搁浅。

  • 国中水务跨界失败

    拟收购汇源果汁股权因标的方股权冻结终止,反映跨界并购中尽职调查不足的风险。

四、市场影响:效率提升与风险并存

1. 审核效率与交易规模显著提升

政策优化推动审核周期大幅缩短。中钨高新重组从受理到过会仅50天,“两船”合并71天完成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额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45%,超大型交易(超10亿美元)达20宗,创历史新高。

2. 投资者反应与股价波动

成功并购通常带来积极市场反馈。国科微重组公告后股价上涨15%,反映市场对技术整合的认可。但失败案例可能导致短期股价承压,如粤宏远A终止收购后股价下跌8%。长期来看,并购对业绩的影响取决于整合效果。例如,南京化纤重组后半年报显示,新业务已贡献显著营收增长。

3. 风险提示:估值泡沫与整合挑战

部分并购存在高估值风险。2025年上半年,14家公司因价格分歧终止重组,如英集芯与辉芒微因交易对价未达成一致。整合风险同样突出,约38%的历史并购案例因管理文化冲突或技术协同不足导致业绩承诺不达标。此外,跨境并购还面临地缘政治和法律差异的挑战,如迈瑞医疗在海外收购中需调整管理层结构以适应本地化运营。

五、未来展望:政策红利与产业整合持续深化

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监管层计划进一步放宽对未盈利资产的估值限制,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2025年5月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引入简易审核程序,部分项目审核周期缩短至半个月。这些政策将吸引更多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转型。

2. 产业整合向纵深发展

预计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将出现更多超大型并购,头部企业通过整合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打造千亿级算力巨头。传统行业的转型并购将继续,重点在于出清低效资产和培育新兴业务。

3. 风险防控与长期价值并重

企业需加强尽职调查,合理设置业绩对赌和分期支付条款。例如,国科微在重组中设置“未盈利不减持”条款,平衡了交易双方利益。投资者应关注并购后的技术转化能力和市场拓展成效,避免盲目追逐热点。

结语

2025年的并购重组热潮是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其核心在于通过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升级。企业需把握政策红利,聚焦技术协同和长期价值,同时警惕估值泡沫与整合风险。随着政策持续优化和产业整合深化,并购重组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来源/安特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