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亚太地区AI应用加速崛起,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研究

2025-09-10 19:01

(来源:ETF炼金师)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近期发布了一份深具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名为《亚洲新兴市场人工智能映射》,强调AI商业化浪潮正以空前的速度向亚太和新兴市场扩展。这一趋势与早期的移动互联网周期相似,首先受到益于半导体和硬件公司的推动,随后基础设施企业紧随其后,最后真正获利的则是能够有效将AI技术应用到实际业务中的企业。

  报告指出,在AI的快速发展中,企业的“定价权”成为关键因素。自2024年起,被认定为“AI采用者”的公司股价显著上升,尤其是那些能够通过AI技术实现服务溢价、降低成本、甚至重塑商业模式的企业。这些公司虽然不一定涉及芯片开发或大型模型设计,但它们恰恰懂得如何将AI转化为财务收益。

  摩根士丹利对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期间进行的四轮全球调研显示,亚太及新兴市场中AI采用者的比例从30%上升至34%,同时具备“推动+应用”双重角色的公司比例亦从11%增至18%。更为重要的是,认为AI对其业务“具有中度以上重要性”的企业比例从24%跃升至31%。这标志着AI已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在多个行业中成为实实在在的业绩驱动因素。

  在此背景下,摩根士丹利筛选出了20家“Asia/EM AI Adoption Leaders”企业名单,涵盖10个国家,跨越多个行业。中国的腾讯(Tencent)、小米(Xiaomi)、阿里巴巴(Alibaba)、小鹏汽车(Xpeng)等企业,以及日本的Recruit Holdings、Fast Retailing、韩国的Kakao、阿根廷的Mercado Libre和新加坡的Grab、ST Engineering等,均在榜单之列。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不仅在AI应用方面表现突出,而且在各自行业中具备较强的定价能力和行业壁垒。

  报告进一步指出,高定价权的AI采用者股价表现明显优于低定价权企业。尽管半导体和硬件公司在早期阶段获得了显著的涨幅,但随着时间推移,下游应用层的企业将会逐渐取而代之。换句话说,虽然生产“铲子”的企业重要,但能够挖掘“金矿”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

  在日本,近期的政治动荡也为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日本首相及自民党总裁石破茂于9月7日宣布辞去党首职务,并表示不再竞选新一任自民党总裁。这一决定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日元汇率受到压力,美元对日元一度升至148.33。而日元贬值的预期有助于提升出口企业的业绩,这为日本股市注入了积极的动能。当前,日经225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双双创下新高,AI带来的企业效率提升与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正被资本市场重新评估。

  在AI推动企业中,韩国企业比例显著提升,而日本则在机器人、自动化及服务领域涌现出多家AI应用标杆企业,包括前述的Fast Retailing和Recruit Holdings。Fast Retailing即为知名的优衣库母公司,而Recruit Holdings则是一家大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它们成功地将传统行业与现代经营理念结合,积极拥抱数字化和AI技术,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对于希望抓住亚太地区AI应用趋势的投资者,可以关注亚太精选ETF(159687)及其联接基金(A类021189,C类021190)。该ETF产品涵盖了亚太多国的龙头企业,既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又能精准聚焦成长潜力,成为投资者参与“亚太AI商业化浪潮”的便利途径。

  为何此时关注亚太精选ETF?首先,日韩两国在硬件升级方面引领市场,日本半导体设备与韩国存储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并受到AI数据中心扩建的利好影响。此外,中国的应用场景也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ETF中包括腾讯(社交AI)、小米(智能生态)等多家中国企业,合计在组合中占比超过40%。

  其次,三重增长逻辑的验证为亚太精选ETF的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最后,摩根士丹利的AI领涨组合在2025年的收益预计达到44%,是MSCI亚太指数的两倍。在ETF市场的表现上,亚太精选ETF(159687)近期连续多日上涨,并在今天创下关税日以来的最高点,自4月9日以来涨幅接近28%。

  AI不再是实验室中的技术,而是各类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数字。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将AI转化为利润的企业,而这一舞台正在迅速向亚太地区转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