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大摩:AI淘金热转向,亚太龙头正崛起~

2025-09-10 18:12

(来源:ETF万亿指数)

谁说AI还只是硅谷和半导体大佬的游戏?

近期大摩的一份研报又学习到了,其在最新发布的《亚洲新兴市场人工智能映射》研究中表示,AI的商业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亚太和新兴市场蔓延,而且节奏非常“眼熟”。

就像曾经的移动互联网周期一样,先是半导体和硬件公司吃肉,接着是基础设施公司喝汤,最后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是那些把AI真正用起来的“应用大佬”。

其中,最有意思的发现“定价权”成了AI淘金热中的“超级铲子”。

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被归类为“AI采用者”的公司股价表现大幅提升,尤其是那些有能力通过AI实现服务溢价、控制成本、甚至重构商业模式的企业。它们不一定自己做芯片、写大模型,但它们最懂得如何让AI“落地生财”。

摩根士丹利跟踪了从2024年1月到2025年7月的四轮全球调研,发现亚太和新兴市场中AI采用者的比例从30%涨至34%;同时具备“推动+应用”双重角色的公司也从11%提升到18%。

更关键的是,AI对这些公司业务"具有中度以上重要性”的占比从24%跃升到31%。这说明AI已从不痛不痒的“概念标签”,进化成了实打实的业绩引擎。

那么,谁才是这一波行情中的“头号玩家”?

摩根士丹利最新筛选出的20家“Asia/EM AI Adoption Leaders”名单覆盖10个国家、横跨多个行业。

中国的腾讯、小米、阿里、小鹏,日本的Recruit、Fast Retailing,韩国的kakao、根廷的Mercado Libre,新加坡的Grab、ST Engineering等纷纷上榜。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不仅AI应用程度深,更具备强大的定价能力和行业壁垒。

正如前文所示,高定价权AI采纳者的股价表现远远优于低定价权企业;而半导体和硬件类公司虽然前期涨幅惊人,但未来可能逐渐让位于下游应用层。换句话说,造铲子的固然重要,但会挖金矿的人更可能笑到最后。

日本方面,近期还有件大事。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7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宣布决定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他表示,将不参选下一任自民党总裁。据日媒最新报道,日本自民党拟于10月4日举行党首选举。

石破茂的辞职加剧了日本政局的不确定性,市场担忧引发了日元抛售,日元汇率承压,美元兑日元一度升至148.33。而日元贬值带来出口企业业绩改善的预期,也为日本股市提供了顺风助力。

眼下,日经225和韩国综指接连创下新高,除了“货币贬值助推出口”的传统叙事之外,AI带来的企业效率提升与新商业模式正在被资本市场重新定价。

全球重要指数今日涨幅

韩国在AI推动者中的占比显著提升,日本则在机器人、自动化与服务领域涌现多家AI应用标杆,比如前文提及的Fast Retailing、Recruit Holdings.

Fast Retailing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迅销集团,优衣库的母公司,而Recruit Holdings是瑞可利控股,一家大型人力资源公司。

它们都是日本传统行业与现代经营理念成功结合的典范,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并且都在积极拥抱数字化和AI等新技术以保持竞争力。

如果你看好亚太地区的AI应用一趋势却不知如何布局,不妨关注像亚太精选ETF(159687)及其联接基金(A类021189,C类021190)这样的工具——它一键打包亚太多国龙头公司,既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又精准聚焦于成长赛道,堪称参与这场“亚太AI商业化浪潮”的便捷船票。

为什么此刻关注亚太精选ETF?

首先,日韩引领硬件升级。日本晶圆设备、韩国存储芯片全球市占率超60%,受益AI数据中心扩建。此外,中国应用场景爆发,ETF覆盖腾讯(社交AI)、小米(智能生态)等多家中企,占组合权重40%以上。

亚太精选ETF前十大持仓(9月5日更新)

数据来源:南方东英基金 数据来源:南方东英基金

其次,三重增长逻辑验证。

资料来源:腾讯元宝 资料来源:腾讯元宝

再次,历史超额收益印证。摩根士丹利AI领涨组合2025年收益44%,两倍于MSCI亚太指数。

从ETF市场表现来看,亚太精选ETF(159687)近期连续多日大涨,今天创下关税日以来新高,自4月9日以来涨近28%。

数据来源:Go-Goal 数据来源:Go-Goal

So,综上,AI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技术,而是财务报表里的数字。谁能把AI写成利润,谁就是下一个十年的赢家。而这一次,舞台正在转向亚太。

注:本文数据来源:Go-Goal,ETF查一查、市场公开资料、仅做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还在为ETF选择而烦恼?专业投资顾问都在用的ETF筛选器,就在Go-Goal App!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