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芯国际复盘,股价大跌!

2025-09-10 15:38

(来源:半导体前沿)

9 月 9 日上午,中芯国际(688981.SH)复牌,股价开盘便呈现出低开态势,低开幅度达 11.12%。截至上午收盘,中芯国际报 104.64元/股,下跌 8.82%,换手率为 5.5%,振幅 6.49%。

下午开票后继续走低,最终收盘大跌10.26%,收报于102.99元/股。

这一股价表现与前一晚中芯国际披露的重大收购预案密切相关。中芯国际计划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大基金一期,持股 32%)、集成电路投资中心(持股 9%)、亦庄国投(持股 5.75%)、中关村发展(持股 1.125%)、北京工投(持股 1.125%)发行股份,用以购买他们所持有的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49% 股权。交易一旦完成,中芯国际将持有中芯北方 100% 的股权,中芯北方也将从控股子公司转变为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中芯国际表示,此次交易对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增强业务协同性有益,长远来看利于公司发展。

然而,市场对这一收购预案的反应却较为复杂。中芯国际此次发行股份的定价为 74.20元/股,与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8 月 29 日)收盘价 114.76 元相比,折让约 35%。这一较低的发行价格让市场投资者敏锐感知到股权稀释的潜在风险,部分投资者担忧每股收益被摊薄,从而选择在复牌前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低开。

同时,中芯国际作为 A+H 股上市公司,其 H 股在 A 股停牌期间(9 月 1 日至 9 月 8 日)累计下跌超 4%(也有部分数据显示超 6.66%)。港股市场的下跌走势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此次交易或当前市场环境的忧虑,这种负面情绪传导至 A 股市场,使得 A 股复牌时投资者降低了对中芯国际股价的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开盘低开幅度。

另外,虽然收购中芯北方从长远看有助于中芯国际强化产能协同、提升国产替代能力,中芯北方主营 12 英寸晶圆代工,成熟制程占比超 90%,2024 年净利润达 16.82 亿元,收购完成后有望增厚上市公司利润。但短期来看,收购后的整合效果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产能利用率提升、客户资源协同等问题都有待时间验证,这使得投资者在短期内买入意愿不足,对股价形成压力。

近期 A 股市场整体处于震荡调整期,半导体板块也受到市场整体谨慎情绪的拖累。中芯国际作为半导体板块的龙头企业,其股价走势与市场氛围紧密相连。在复牌当日,大盘波动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资金流向更安全的资产,间接影响了中芯国际的股价表现。

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会议背景

电子特气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材料,对芯片性能和良率有直接影响,是半导体制造的第二大耗材,占比约14%。2025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近300亿,且保持每年10%的增长。

追随空气化工、林德、液化空气、大阳日酸等国际企业的步伐,国内电子特气企业金宏气体华特气体南大光电中船特气雅克科技等纷纷取得突破。国内企业已经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产品进入台积电、美光、中芯国际等国际头部晶圆厂供应链。然而,高端前驱体和光刻气等仍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低,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2024年全球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市场规模达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国作为重要市场,亚化咨询预计2028年半导体前驱体市场将达12亿美元。主要受益于存储芯片及逻辑芯片先进制程的需求。伴随中芯、华润、华虹、长江存储、长鑫、等本土晶圆厂扩产,国产前驱体在纯度、定制化解决方案领域替代空间巨大。国内龙头企业雅克科技、南大光电、正帆科技发展迅速,厦门恒坤、上海至纯等在前驱体领域也不断推进。 

2025电子特气与半导体前驱体论坛(AESG2025)将于11月5-6日在苏州召开。会议由亚化咨询主办,金宏气体等企业战略支持。将探讨电子特气与前驱体发展现状与趋势,搭建产学研平台,聚焦技术创新、工艺优化、供应链安全与合作,推动半导体核心材料跨越式发展。

会议主题

  • 全球与中国半导体发展的材料需求

  • 半导体特气国产化进程与高端市场突破

  • 电子特气与前驱体在晶圆厂的认证

  • 金属/金属氧化物/硅基前驱体与掺杂材料技术

  • 从实验室到量产:电子气体与前驱体的产业化

  • ALD/CVD前驱体材料的国产化现状与未来方向

  • ArF/DUV/EUV光刻过程中的气体纯度与控制技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