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10 11:3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9月10日电(葛佳明) 在10日凌晨苹果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支持双eSIM的iPhone Air。苹果官方称在中国“仅部分运营商支持eSIM”,其新闻稿中提及“eSIM得到全球超过500家运营商的支持,包括中国联通”。
eSIM全称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作为传统SIM卡的升级形态,通过将通信功能集成于设备芯片,实现远程配置运营商信息,具备灵活便捷、安全可靠、节省设备空间等优势,正推动手机等终端向“无卡时代”演进。
据苹果发布会介绍,相比有数十年历史的塑料实体卡,eSIM 用起来更方便,安全性更高,更节省iPhone内部的空间。“多年前,我们率先推出了eSIM,现在它已成为行业标准。”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曾开通eSIM业务,但在2023年三家运营商先后发布公告,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理由,宣布暂停受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及独立eSIM卡的办理申请。直至2025年,中国联通联合中兴、联想发布了支持eSIM的Pad产品,eSIM开始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民生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方竞认为,eSIM被叫停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eSIM降低了用户对运营商的粘性从而影响到运营商的主导权,运营商推动eSIM的动力不足。二是eSIM推出早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eSIM推出早期,在流程规范和技术上存在一些漏洞。
对于智能终端厂商而言,eSIM是比较明确的发展趋势。方竞表示,从全球来看,eSIM应用已进入规模化阶段:美国依托苹果生态推动智能手机eSIM渗透率快速提升;欧洲以车联网为核心场景,受政策驱动车载eSIM出货量大幅增长;日韩则是将eSIM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在智能表计、工业传感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方竞认为,相较于海外,国内目前eSIM渗透率较低,且尚未形成较好的产业生态,政策及规范制定也有待完善;此外,在场景拓展方面,国际市场已构建覆盖消费、工业、车联网的全场景eSIM服务体系,而国内运营商的eSIM仍然集中在可穿戴设备等少数场景,跨行业的流量调度、安全认证等能力尚未形成规模化输出。而这一切都需要从运营商、到芯片厂商、管理平台以及终端厂商和行业用户的协同来改善。
据GSMA智库(GSMA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5年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达到10亿;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大幅增长至69亿,届时eSIM将占据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
新华财经注意到,9月9日一个与中国联通eSIM业务相关的官方认证账号悄然上线。该账号最早注册于2022年,当时的名称为“eSIM注册临时使用”,目前该账号正式更名为“联通eSIM”,并完成认证。
中国联通客服向新华财经表示,目前支持的eSIM设备还没有显示iPhone Air这个型号。中国移动客服则表示,中国移动此后也可支持eSIM手机办理业务,但具体时间没有相关说明。
中国电信也回应表示,中国电信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预计近期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商用试验正式批复后,将很快向用户开放包括iPhone17在内的eSIM手机业务办理服务,具体开放时间敬请关注。
作为eSIM服务的最终提供者,运营商成为eSIM产业链最为关键的一环,受该消息推动,中国联通10日盘中涨幅扩大,截至发稿一度涨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