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追光逐日 向“新”而行

2025-09-10 02:33

●张鹏 李景云

在祖国西北广袤的戈壁上,曾经只有烈日与风沙,如今却“长”出了一片片蓝色的“太阳花”。这里是兵团北疆石河子100万千瓦光伏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勾勒出一幅蔚为壮观的绿色能源新图景。

“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是大自然馈赠给新疆的宝贵财富。”新疆天富新能源产业创新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景云的话语里,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憧憬。

1982年出生的李景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正高级经济师,还兼任兵团新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10余年来,她带领团队在戈壁荒漠上“种太阳”,将黄沙变成“金沙”,书写了一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兵团答卷。

2014年起,新疆天富能源公司便着手推进光伏项目建设,李景云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积极探索能源绿色转型之路。2021年,得知国家启动第一批“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建设,她主动请缨,牵头筹备兵团北疆石河子100万千瓦光伏基地与天富40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启了在戈壁滩上的“逐光之旅”。

可这条“逐光路”并非坦途。高温与风沙是戈壁给建设者们的“见面礼”:夏季地面温度超过50摄氏度,滚烫的黄沙裹着热浪,让光伏支架的精准安装变得异常艰难;大风扬沙天气频繁来袭,设备刚调试到一半却被迫中断。面对一个个困难,李景云始终坚守项目建设一线,带领团队顶烈日、抗风沙,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历经3年攻坚,到2023年底,兵团北疆石河子100万千瓦光伏基地与天富4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如今,这座光伏基地年发电量达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2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87万吨。

“建光伏电站,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好生态账、民生账。”秉持这一理念,李景云带领团队结合戈壁微气候,在光伏板下试种艾草、黄芩等耐旱作物,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立体发展模式。

“一开始,职工们都不相信,觉得荒漠里根本种不出东西。”李景云笑着说,看到如今500多亩光伏板下的土地变成“荒漠药匣”,其中艾草还实现一年三收,平均亩纯收入达2000元,大家才彻底信服。

板下生机盎然,板上绿电奔涌,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正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企业用能更环保,天空也愈发湛蓝。目前,该基地被列入国家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还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走出了一条“光伏+数智+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的兵团实践路径。

从茫茫戈壁到蓝色光伏海洋,从单一发电到生态治理、经济发展协同推进,李景云用10余年的坚守证明:绿色不仅是兵团最亮眼的底色,更是通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康庄大道。锚定既定目标,这位“逐光者”的脚步从未停歇,她将继续深耕新能源领域,在祖国西北的戈壁滩上,续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