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9 19:04
当手机能听懂你的每一句话,当汽车开始自己规划路线,当机器人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伙伴——智能科技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正真切地融入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科技深刻改变着生活的时代,我们迎来了首个“全国科普月”。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每年9月被设立为全国科普月,今年更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贴近大众生活。
你是否也想更深入地去理解,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我们的工作、社交甚至情感?是否期待探索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后所带来的种种可能与挑战?以下精选的7部智能科技主题佳作,或许能帮你读懂正在发生的变革。
从《智能时代》中洞察大数据如何重塑社会;从《人工智能全传》中理性辨析AI的能力与局限;从《机器人战争》中探讨机器介入人类事务引发的伦理思考……这些书不仅有知识、有案例,更有洞察和温度,它们将陪你一起,在科普月的氛围中,从容走进这个数智领航的新时代。
《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
作者:吴军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地:
华威桥馆中文库本书库(4)
北京城市图书馆获奖图书专题区
索书号:E1 /25
吴军以宏阔的视野剖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与个体生活。书中系统阐述了从数据挖掘到智能决策的技术脉络,并指出“智能+”将成为未来所有行业转型的核心动力。他强调,唯有主动拥抱技术范式变革,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数据,让读者明白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帮助读者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智能时代,为应对未来的挑战提供思路。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作者:张笑宇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
华威桥馆B座二层新书刊、五层自然科学文献、春明簃
北京城市图书馆获奖图书专题区、社会科学图书借阅
索书号:N49 /626
本书跳出技术细节的桎梏,从文明史视角审视技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演进。书中探讨了技术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回顾了人类历史上技术的发展对文明进程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世界正在发生缓慢而坚定的转变,无论是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还是近代的启蒙运动先驱者,从未有人明确告诉我们该如何与技术的力量共存,一切将由我们这代人自己摸索。
《人工智能全传》
作者:〔英〕迈克尔·伍尔德里奇 著;许舒 译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馆藏地:
华威桥馆B座二层新书刊、B座五层艺术文献、计算机文献
北京城市图书馆获奖图书专题区、社会科学图书借阅
索书号:TP18-49 /55
本书由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迈克尔·伍尔德里奇撰写,从人工智能的起源讲起,串联起图灵、麦卡锡等关键人物的理论突破,揭示不同阶段技术演进的逻辑。伍尔德里奇融合科技、商业、人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明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他帮助读者理性看待AI的潜力与局限,引导人们超越对AI的夸大和恐惧,思考如何迎接并应对人机共存的未来。
《全球科技通史》
作者:吴军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地:
华威桥馆B座二层新书刊、B座五层自然科学文献
北京城市图书馆自然科学图书借阅
索书号:N091 /273
本书以全球视角和历史脉络为主线,梳理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历程。作者并未简单罗列发明创造,而是深入剖析了科技演进背后的内在规律与关键动力,阐释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全球视角展现中国在农业、造纸术等领域的贡献,也客观分析西方科学体系的崛起,最终构建起一幅科技驱动历史的全景画卷,不仅回顾过去,更引导读者思考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战争》
作者:〔美〕P.W. 辛格 著;逯璐、周亚楠 译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华威桥馆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TP242.3 /11
本书系统梳理了从无人机、无人战车到自主作战系统等各类军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实例,并揭示了其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作者远超技术本身,深入剖析了机器人战争引发的伦理、法律与安全困境,同时警示我们:这场军事革命已不再是科幻想象,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各国军方、政策制定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思考并应对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伦理问题。
《AI未来进行式》
作者:李开复、陈楸帆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
华威桥馆B座二层新书刊、B座五层艺术文献、计算机文献
北京城市图书馆获奖图书专题区、社会科学图书借阅
索书号:TP18-49 /78
本书由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与科幻作家陈楸帆合作完成,将科技分析与文学想象相融合,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书中由十个引人入胜的科幻短篇故事构成,每个故事分别聚焦于自动驾驶、智慧医疗、虚拟现实等具体的AI应用场景。每个故事之后,都附有李开复基于当前技术趋势所做的专业解读与预测,从而在感性的叙事与理性的分析之间建立起深度的关于AI未来的对话。
《人形机器人》
作者:李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