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苹果的AI备选方案或许是更明智的决定

2025-09-09 17:25

所有顶尖科技公司似乎都在向人工智能进军之际,苹果公司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该公司的基础设施投资并未大幅增加,人工智能在产品中的应用相对来说微乎其微。而在马克·扎克伯格开出高额薪酬挖走苹果人才时,蒂姆·库克也没有竭尽全力挽留。

对于这种现状,外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苹果已经乱了阵脚,其人工智能产品之所以表现不佳,是因为该公司在下一轮重要的科技革命中错失良机,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另一种看法是,库克在硅谷其他公司失去理智的时候还保持着克制。

本周在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举行的苹果发布会将像往常一样,对其核心产品线进行渐进式改动,还会推出一款更轻薄的全新机型iPhone Air。关于iPhone未来更有趣的发展,正在幕后悄然推进,而苹果正致力于为Siri重塑形象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该公司迫切需要扭转这款虚拟助手沦为愚蠢人工智能代名词的局面。毕竟没有其他苹果品牌遭受过这么多的嘲讽。而在人工智能引起全球关注之际,Siri的无能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毫无疑问,苹果的首选方案本应是内部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自身的工程技术人才让Siri变得更聪明。但这个方案尚未实施——至少目前还没有。相反,该公司现在正考虑将任务外包,引入一位新的“导师”。

这位导师可能就是谷歌及其Gemini人工智能模型。根据彭博新闻社的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报道,两家公司正在测试和微调一款定制版本的谷歌模型,该模型将在苹果服务器上运行,用于摘要生成功能。

不过距离最终决定还有数周时间,苹果仍有可能决定独立开发。但是进行谈判至少表明,苹果正在考虑务实的做法。作为领先的硬件制造商,苹果有能力进入这个市场并选择自身认为最合适的模型,也许投入数十亿美元自行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并没有多大意义。苹果能够利用iPhone的主导地位来争取尽可能好的条件,让潜在的合作伙伴相互竞争来压价,就像该公司压榨负责其零部件和制造的企业一样。

古尔曼撰文称,除了与谷歌进行商谈以外,苹果还考虑过使用Anthropic的Claude模型,但该公司要价过高。

这种外包方式可能看起来有些尴尬。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短板,正是今年其股价表现仅优于特斯拉的主要原因,而特斯拉是“科技七雄”中表现最差的股票。然而,这不一定被视为苹果的弱点。

即使苹果试图继续进行完全自主研发,也会面临各种风险。这样做不仅成本高昂且风险极大——以苹果现有的人才储备和基础设施来说,可能未必会成功。这意味着苹果将在争夺芯片、电力资源和数据中心空间的激烈竞争中越陷越深。

现在还有两个备选方案。正如外界热心猜测的那样,第一个方案可能是收购一家人工智能企业。Perplexity和Mistral两家公司均在考虑范围内。无论选择收购哪家公司,都要投入惊人的前期费用,未来需要持续大量的投资。

此外,那些让收购目标企业颇具吸引力的顶尖人才,可能不愿意成为苹果这种巨头企业中的一颗螺丝钉,而那些留下来的员工可能会难以适应其企业文化——这是苹果通常不进行大规模收购的一个关键原因,也是Meta Platforms Inc.学到的经验教训,此前该公司招聘的几位重要人工智能人才已经离职。当然,苹果还面临着押错宝的风险,一旦选错方向,就可能陷入困境。

那么,第二个选择就是外包,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可以按需购买的资源,直到苹果有能力自己做得更好(或者至少一样好)。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也许足以满足需求,就像苹果在Mac电脑中使用英特尔芯片,直到自主设计的芯片能够胜任这项任务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市场日趋成熟,新的用例不断涌现,苹果可以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作为备选方案,这种外包方式颇具吸引力且灵活多变。在当前的环境下,甚至可称之为节约的选择。

然而还有一个潜在的阻碍:苹果可能寻求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合作的那些企业,都把自身视为苹果的强劲竞争对手。在8月谷歌举行的Pixel发布会上,有些混乱的销售话术竟然强调,用户弃用他们的iPhone手机会有多么容易。而仅仅在三个月前,乔尼·艾维(Jony Ive)和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还在旧金山的一家咖啡馆里亲密交谈,谈论着他们的新人工智能设备将如何颠覆我们使用设备的现状。

苹果将通过与竞争对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来帮助他们吗?当然,也许会有一点助力。但是,如果等待更长时间才在iPhone手机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那么苹果反而会更早地打开竞争机会之窗。对于iPhone的未来而言,最重要的是其人工智能功能正常运行并且发挥作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绝大多数用户根本不会在意是谁构建了Siri的底层人工智能模型,就像他们很少关注是谁设计iPhone的调制解调器或屏幕一样。合作也许并非苹果的首选方案,但依然是明智的决定。编辑/陈佳靖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