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9 17:38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当ESG从“加分项”跃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答题”,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评价维度愈发多元——不仅关注短期盈利,更看重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2025年上半年,融资租赁行业在监管深化与产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ESG实践水平成为区分企业成色的关键标尺。
海通恒信(01905.HK)作为融资租赁行业的领军者,始终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与运营实践,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海通恒信实现收入总额及其他收入、收益35.21亿元(人民币,下同),期间溢利7.85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海通恒信资产总额1,111.31亿元,与上年末相比基本持平,权益总额203.73亿元,与上年末相比增长了2.0%。海通恒信资产规模保持稳定,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资产率为1.16%,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310.49%,均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打造绿色租赁标杆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海通恒信将绿色金融作为战略核心,以融资租赁“融物+融资”的独特优势,持续加强在新型能源、污水污泥处理、危废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领域的业务拓展,积极探索新型储能、氢能等绿色新兴领域业务,为产业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
在项目端,公司精准对接实体企业绿色需求,氢能交通、新能源矿卡、工商业储能等前沿场景业务取得进一步突破,形成“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集团绿色金融资产余额人民币189.74亿元,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放人民币34.04亿元,细分领域拓展进一步深入,其中,新型能源资产余额增长3.5%、投放同比增长18.0%。凭借在绿色金融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公司荣获由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颁发的“绿色效益杰出行动机构奖”。
在模式端,公司创新绿色融资工具,拓宽资金来源。2025年上半年,海通恒信与新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同签署环保专项银团贷款协议,该银团为海通恒信首个环保概念主题银团,同时也是新开发银行首次通过银团模式撬动私营资本的重要实践;成功落地行业首单挂钩“ESG+两重两新”的银团贷款,其中首组资金利率与公司ESG绩效直接挂钩,开创了绿色金融与产业升级协同赋能的创新模式;同时发行“海通恒信30号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新能源车辆、充电桩等优质绿色资产为底层,受到社会资本的关注,为绿色租赁业务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撑。
践行责任担当
作为金融央企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海通恒信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落脚点,通过普惠金融纾困中小微、投身公益传递温暖,彰显企业社会价值。
在普惠金融领域,公司针对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痛点,持续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围绕设备及厂商打造租赁产品,保持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业务策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普惠金融业务投放33.97亿元,服务1019家中小微企业,覆盖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民生消费等领域。这种“精准滴灌”的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为公司培育了一批高成长性客户。
在公益实践方面,公司持续擦亮“恒初心”公益品牌,2025年上半年开展“青春接力,爱心传递”社区帮扶活动,帮助困难家庭;参与上海市黄浦区“第一声问候”公益项目,捐款用于困难青少年帮扶。这些举措不仅传递了企业温度,更强化了与社区、社会的良性互动,为长期发展积累了深厚的社会信任。
夯实ESG根基
优质的ESG表现,离不开坚实的公司治理的支撑。海通恒信构建了自上而下的ESG管治架构,将ESG战略嵌入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确保ESG战略落地见效。
在治理机制上,海通恒信进一步细化ESG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强化跨部门的协同,加强与外部专家的合作,推动ESG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在风险管理上,运用金融科技提升ESG风险管控能力;在信息披露上,严格遵循香港联交所ESG披露指引,定期发布ESG报告,详细披露绿色业务进展、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透明度与规范性获市场认可。凭借良好的ESG治理水平,海通恒信获Wind ESG 2024年度评级A,国内多个主流ESG评级结果均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站在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海通恒信的ESG实践已不止于“履行责任”,更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新引擎。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ESG+业务”融合,以全面且不断完善的ESG管理,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