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金融护航“杂粮”产业稳健发展

2025-09-09 17:09

  初秋时节,走进静宁县西北部乡镇小杂粮种植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糜子、谷子沉甸甸的穗子随风摇曳,荞麦花开雪白。各类小杂粮长势喜人,丰收的希望弥漫山野。

  杨先生是静宁县三合乡王湾村种养大户,杂粮秸秆加工饲草喂养肉牛,牛粪还田,种养循环,效益良好。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糜谷,他笑着说:“今年我种植了12亩糜子,10亩谷子。肥力足,加之后期雨水多,糜谷长势很好,预计亩产要在600斤以上。”

  今年初,杨先生急需一笔资金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邮储银行静宁县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杨先生的这一情况后,上门对接服务,为其授信6.5万元,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

  据悉,今年静宁县西北部5乡镇共推广种植糜谷和荞麦等特色小杂粮5.5万亩,其中选用的宁糜17号和陇谷23号种子抗逆性强,耐寒抗旱,产量高。根据当前长势,预计小杂粮总产量将达到1700吨。

  “当时我们急得团团转,眼看着好的种植时机就要错过,资金却没着落。”杨先生回忆道。彼时,邮储银行静宁县支行的专业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详细交流,实地考察种植经营状况,精准掌握家户的资金需求。

  “他们跑到地里看,与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资金落实问题。随后,通过整村评定信用村,及时为信用户授信,让种植户有了资金保障。我们村有15户取得授信。”杨先生说。

  “由于今年选对了品种,加之春耕备时邮储银行给了我们信贷资金支持,杂粮的品质也更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灵芝乡魏岔村村民田先生说,她家今年种植了5亩荞麦,按照目前的长势,收入能比去年增加不少。

  随着杂粮产业的不断发展,县域还推动延伸产业链条,推出“银行+农户+企业”的模式,培育壮大杂粮加工企业,开发出小米、杂粮面、炒面等系列特色产品。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小杂粮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在邮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下,我们公司进行小杂粮加工、销售,提升了杂粮的附加值,打开产品销售渠道,还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让集体经济有收益,群众增收有保障。”静宁县三合乡某农业公司生产负责人说。

   长期以来,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依托县域特色资源,细分优势产业,助力县域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让这份“土杂粮”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王伟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