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亿华通终止收购旭阳氢能,氢能产业频现雪上加霜

2025-09-09 13:49

一纸公告背后,是中国氢能产业面临的深层困境。亿华通终止收购旭阳氢能并募集配套资金,不仅是一次交易失败,更折射出整个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9月5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公司宣布终止筹划已久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项原计划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最终因交易双方在关键条款上无法达成共识而落空。

这对于亿华通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氢气供应商,旭阳氢能的产业链位置与亿华通形成互补,原定方案若能实施,将有助于打通氢能源上下游环节,强化产业协同效应。

交易终止:一场本应双赢的合作黯然收场

亿华通自2月27日首次披露该交易以来,历经多轮磋商,但最终仍未能达成协议。这项交易的终止,意味着亿华通失去了一个完善产业链布局的宝贵机会。

旭阳氢能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氢气供应商,本可以为亿华通提供稳定的氢气供应保障,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市场分析认为,交易终止的原因可能与亿华通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有关,使得交易对方对交易条款产生疑虑,最终导致谈判破裂。

业绩表现:连续亏损,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亿华通的财务状况确实令人担忧。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达8.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经营数据进一步恶化。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3.25%至7192.93万元,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93.85万元。

盈利能力指标全面下滑。2024年,亿华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7.0%,资产收益率(ROA)为-20.0%,净利率更是低至-137.0%。

行业困境:氢能产业整体发展不及预期

亿华通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整个氢能产业的缩影。2024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5548辆和5405辆,跟2023年产销5631辆/5791辆相比,同比减少10.4%和12.6%。

这一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往年年底一般都有个冲量的动作——2023年12月份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是1298辆/1512辆,而2024年12月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仅分别完成302辆和268辆。

绿氢项目的推进也不理想。数据显示,从2023年至2024年间,尽管国内已申请立项的绿氢项目总产能超过650万吨,但实际开工的项目只有约11万吨,开工率不足25%。

海外对比:巴拉德动力系统同样挣扎

海外氢能企业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加拿大燃料电池企业巴拉德动力系统(Ballard Power Systems)近年来也持续亏损。

截至2024年6月,巴拉德动力系统最近12个月的持续经营净利润为-1.52亿美元。2023年全年,公司持续经营净利润为-1.44亿美元。

2024年第一季度,巴拉德动力系统总收入为1445万美元,但毛利润为-542万美元,营业利润为-4245万美元,净收入为-4129万美元。

这些数据表明,氢能产业的困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企业面临挑战,海外企业同样在挣扎求存。

困境根源:政策、成本与技术挑战并存

氢能产业面临的多重瓶颈制约了其发展。首先,从政策法规方面来看,氢能产业涉及的部门较多,能源、工业、交通、科技等多部委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协调难度。

标准和补贴政策制订权的分散以及地方试点的重复建设,使得整个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成本问题也是当前氢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燃料电池的商业模式受购置、使用和售后成本的制约,导致其市场化进程缓慢。

隆基绿能的创始人李振国表示,当前绿氢与传统灰氢的成本几乎无异,但绿电制氢涉及重资产,对利率非常敏感,这使得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人事动荡: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在宣布终止重组的同时,亿华通核心技术团队也出现重要人事变动。担任工艺部经理及生产测试负责人长达九年的杨绍军,因个人原因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

这位1979年出生的技术骨干自2016年加入公司后,深度参与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工作。他的离职是亿华通人才流失的一个缩影。

研发团队规模的持续收缩折射出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由346人缩减至156人,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28人。

公司解释称,这种调整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经营压力的主动策略,旨在通过优化研发项目配置来控制成本支出。

未来展望:行业转型与战略调整

面对行业整体萎缩的现状,亿华通管理层坦言,2025年上半年行业需求出现明显回落,公司在营销策略上采取更为谨慎的扩张方针。

这种审慎态度直接导致产品销售量下滑,进而影响财务表现。截至9月5日收盘,公司A股股价报24.81元/股,总市值维持在56.68亿元水平。

氢能行业可能需要告别野蛮生长,从一味冲量的早期阶段,进入到有品质的增长阶段,注重氢燃料电池的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能用”到“好用”,进而真正确立起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市场地位。

亿华通终止收购旭阳氢能,只是一个更大行业故事的缩影。根据香橙会研究院的数据,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十年累计产销仅24042辆和23501辆。这个数字与传统汽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资本市场对氢能行业的支持已到阶段性尾声。亿华通、国鸿氢能、重塑能源三家上市公司从一二级市场融资了128.8亿元,整个氢能行业从资本市场融资估计在200-300亿元之巨。

但如今,行业需要的不再是盲目投资,而是耐心资本和技术突破。只有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氢能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