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9 07:5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婧涵 刘岩 本报记者 李彬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第二个十年的关键时刻,“北京研发 河北转化”正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成为现实。
高精密减速机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曾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国内市场70%依赖进口。2017年,北京智同精密传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石家庄设立河北智昆精密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昆科技”),依托北京工业大学的研发优势,向这一“卡脖子”技术发起攻关。
智昆科技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刘泽鹏介绍,为尽快掌握最新技术,研发人员每周都会往返北京和石家庄。经多年合力攻坚,他们生产出高精度的减速机:传递误差和齿隙均小于1弧分,传动效率超过85%。
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生产,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材料研发、设备采购、产线建设等环节均面临融资难题。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敏锐捕捉到这一战略性产业的金融需求,通过专项授信与供应链金融的组合模式,为智昆科技提供数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资金精准投向高精密减速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助力企业向更加高精尖的国际领先水平迈进。2024年,智昆科技一期工程实现年产30万台减速机的产能,市场占有率、客户覆盖率达40%,并出口韩国、德国等市场。这一突破不仅降低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的采购成本,更推动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可控进程。
在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简称“河北京车”),一排排宽敞的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轨道线路贯穿各个车间,一辆辆智能列车完成动态调试后陆续下线整装待发……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处处透露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机活力。
2017年,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计划新建城轨车辆制造基地。新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厂区内需建设2.2公里长的试车线路,这样的大体量项目很难在北京找到适宜的承载空间,于是,企业将选址目光投向120公里外的保定。
为支持项目早建成、早投产,京冀两地携手共建,实现100天洽谈签约、60天办清证照、90天依法征地、400天开工达产。
“我们在项目建设初期就为其审批了23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既包含支持项目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也包含支持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贷款、非融资性保函等,授信份额占企业总体授信余额的近25%。”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该行支持下,河北京车持续创新技术,原来交付生产一辆车需要4个月,现在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只用80天。
据了解,河北京车采用“北京研发 河北制造”产业发展模式,自基地投用以来累计交付18种车型1000余辆列车,形成涵盖地铁、城轨、市域列车的全系列产品体系,在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12号线、3号线、13号线、6号线等线路上都有河北京车车辆的身影。今年,河北京车还将为首条北京进入河北的地铁22号线交付192辆列车,正式运营后可有效缓解燕郊地区居民的通勤压力。
“不仅为河北京车提供专项授信支持,我们还为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北京车员工规模近千人,其中保定本地员工占比50%以上。该行在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同时,每月还为其员工代发工资约900万元,并主动做好配套个人金融服务,为各类人才扎根保定、大展拳脚提供坚实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