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9 07:30
转自:国资小新
八月的呼伦贝尔,
天穹如洗,绿毯无垠。
金色麦浪
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起伏,
一场关于国麦、啤酒
与可持续发展的盛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与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的
“ESG 中国·国麦(华润啤酒)行”活动
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麦田一旁的小酒馆里,
一杯100%采用国产麦芽
酿造的“垦十四”啤酒,
正散发着独特的麦香,
一场中国啤酒产业的“国麦”革命,
也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
这抹“中国酿”的麦香,
来自哪里?
一粒国产啤麦要经历怎样的修行,
才能从麦田走进酒杯?
今天,
从田野,到酒杯,
跟随小新一起来走一走
这粒“国麦”的逆袭路。
“国麦”振兴:
实现国产“啤麦自由”!
每一粒垦啤麦14,
都有着独特的使命。
它们是华润啤酒在呼伦贝尔的
大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中
种植的主要品种大麦,
具有出色的浸出率等指标,
100%用于高端啤酒“垦十四”,
是正儿八经的
国产啤麦“优等生”。
2021年,
华润啤酒
率先发起“国麦振兴”战略行动。
伴随着这一浪潮,
这些国产麦种
诞生于无数次实验研究,
在丰沃的土地上成长,
最终被制成美酒,
装进无数人的夜光杯。
这是我国本土种植大麦
替代进口大麦酿造啤酒的重要一步。
“国麦替代”
不是简单的“国产代替进口”,
而是一场从种子到酒杯的产业链革命。
中国,
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之一。
我国啤麦的使用量
近年来稳定在每年500万至530万吨,
但我国国产大麦
年产量只有90万至120万吨,
其中优质啤酒大麦的产量更少,
且种植面积还在缩减。
很长一段时间里,
这个“缺口”都是靠进口来补足。
2024年,
我国就累计进口大麦1424万吨,
同比增长25.8%。
我国超90%的啤麦依赖进口,
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啤麦主导着市场。
过度依赖进口原料不仅带来成本压力,
更存在供应链风险。
麦子不自主,
意味着风味无底气、
成本无掌控、
品牌无底蕴、
产业无脊梁。
中国啤酒需要“中国芯”,
酿出“中国味”需得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在此背景下,
“国麦振兴”就有了
格外重要的意义。
“国麦”逆袭:
“卡脖子”啤酒的反击!
啤酒的价值,
从来不只在酒杯中,
更在麦田里。
从大麦,到啤酒,
拥有优质的、
符合酿造啤酒标准的麦种
是漫长取经路的起点。
对于使用大麦原料的啤酒企业而言,
大麦的均一性非常重要,
这决定了制麦工艺和酿造工艺
是否能够稳定,
进而影响到啤酒的品质。
如何让国产的大麦也能够做出
对标国际的高品质啤酒?
啤酒大麦的标准化种植,
成为了“国麦振兴”行动的核心。
为此,
“国产啤麦品质提升
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
应运而生。
为标准化种植,
专家团队全程指导种植,
对品种选用、种苗管理、病虫害防治、
收获作业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要求。
同时,
积极践行可持续农业实践,
优选耐旱性强的大麦品种,
以减少水资源消耗;
全面采用精量播种、
精准施肥和精准化控等
标准化种植技术,
辅以动态实时监控等智慧农业举措,
打造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的生产模式,
让种植更绿色,更高效。
2025年,
华润啤酒已完成
内蒙、西北、江苏三大产区
共计20000亩
国产大麦标准化种植工作,
通过标准化种植,
国产啤麦质量实现提升,
大麦浸出率、浊度、
夹杂物、脆度等多项指标
均实现优化,
国麦品质与进口麦芽的差距
进一步缩小。
全能战士!
一粒麦打通“N个副本”
当然,
“国麦振兴”
并不只是简单的种植计划。
它可是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
🌾科学种植,品质提升
通过制定大麦标准化种植标准,
以及专业技术团队、专家
在大麦种植的关键环节予以指导,
国产大麦的品质大幅提升,
做出来的啤酒品质不断🆙
🌾全链融合,共创价值
覆盖种植、收购、加工的
全链条合作模式得以构建,
从田间,到餐桌,
一站式标准化生产,
促进上下游产业融合,
价值共创。
🌾乡村振兴,文旅赋能
采用优质优价的订单农业方式,
调动了上游种植端
与制麦端提升麦芽品质的积极性。
目前,
标准化种植的国产大麦
已比小麦种植每亩收益高70元,
而未来随着国麦啤酒产品的成熟,
国产大麦将有更高溢价空间。
这将进一步促进农垦单位和种植者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
麦田里还长出了“沉浸式经济”。
“神仙工位”让白领体验割麦搓粒,
在移动集装箱中打造“守望小酒馆”
研学基地、音乐节
都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当地种植户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中国酿造”,品牌升级
优质大麦酿造出优质啤酒,
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啤酒品牌出炉,
“中国味”
逐渐成为高端啤酒的新代名词,
国产啤酒的销量不断提升,
进一步提档消费升级。
这一刻,
千万粒“国麦”集体觉醒,
踏上“中国酿造”逆袭之路。
你喝过用国产大麦酿的啤酒吗?
在评论区分享你的 “国麦初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