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8 20:0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ETF炼金师)
在中国A股市场,千亿资金的管理历来是一个挑战。2021年,数位著名基金经理曾尝试管理这一规模的资金,最终以失败告终。此后,主动权益投资者几乎不再尝试这一高度。然而,2025年,鸿鹄基金—由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共同发起的险资私募基金—开始进军这一领域,试图挑战千亿资金配置的难题。
鸿鹄基金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资金在权益市场的又一次重大尝试。该基金的管理机构为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产品系列包括鸿鹄一期、二期及三期,累计募集资金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鸿鹄一期的盈利已达56.84亿,显示出其投资能力的初步成效。
鸿鹄基金的投资策略具有高度集中性。尽管其产品规模接近业内大型公募基金,长期以来却鲜有持股信息披露。从鸿鹄一期的持股来看,其投资集中在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及中国电信等少数几家公司,且持股金额均为数十亿,显示出基金管理人在选股时的高度集中思维。
鸿鹄基金的投资并不依赖于指数化策略。与易方达创业板ETF及华夏沪深300ETF等规模庞大的指数基金相比,鸿鹄基金的持股数量极少,进一步证明其独立的选股思路。选股逻辑的背后,反映出管理层对现金流稳定性和公司分红能力的重视。
以鸿鹄一期的重仓股为例,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的选取则展现了共同的特征:这些公司均为各自行业的龙头,且有着丰厚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分红回报。伊利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的现金回笼超过600亿元,陕西煤业的现金流更是可观,反映出其在市场中的强劲表现。
鸿鹄基金的投资逻辑似乎遵循着“现金流为王”的原则,注重选择经营性现金流稳定、且具备长期分红能力的企业。这样的策略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相对稳健的收益,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灵活运用。
此外,鸿鹄基金的管理团队来自于中国人寿资管,显示出其在行业内的深厚背景。团队的投资样本组合为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尤其是在选择行业和公司的过程中,集中在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突显出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偏好。
整体来看,鸿鹄基金在千亿投资的探索中,已经明晰了其发展方向和投资策略。尽管目前规模尚小,但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和潜在的投资逻辑,将继续受到行业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