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8 18:47
(来源:企观国资)
金秋时节,帕米尔高原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林染上金黄,而在这片广袤土地的各个角落,央企与新疆携手共进的故事正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2025年,40余家中央企业计划在疆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3800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涌动着能源革命的澎湃动能,孕育着新兴产业的破土生机。当前,央企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新疆发展大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寻找新的机遇。
01
3800多亿元背后的战略布局
2025年3月12日,北京的春风还带着些许寒意,但中央企业产业兴疆重点项目2025年投资推进会的会场内却热气腾腾。这一天,6家中央企业与新疆成功签约54个项目,预计在疆完成产业投资超1300亿元。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40余家中央企业计划在新疆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800多亿元,这一数字较2024年实际完成的2222.11亿元增长了约71%,标志着央企在新疆的投资进入新的加速期。
在这场推进会中,能源领域依然是重头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计划今年在新疆投资超600亿元,全力推进30个重大投资项目,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炼化业务转型升级、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等,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将以“疆油疆炼疆销”为主线,统筹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未来3年计划在疆投资400亿元、新招员工近千人,努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与区域整体发展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新疆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力提速,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在推进会上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央企的心声。根据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华润集团将与新疆在能源、医药、民生消费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积极推进“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天山北麓610万千瓦“沙戈荒”基地建设。这一项目不仅将提升新疆的电力外送能力,更为央企参与新疆新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回顾2024年,央企在新疆的投资已结出累累硕果。25家央企与新疆共签约245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35万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22.11亿元,投资完成率达93.4%。其中,中国石油2024年完成投资580余亿元,油气产量当量达5377万吨,创历史新高,并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中国石化塔河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
02
十大集群催生新生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建设“十大产业集群”,为央企提供了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培育的全方位机遇。
在能源领域,央企的布局愈发多元化。除了继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外,新能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以中国绿发为例,作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投资集团,在天山南北打造了诸多特色优势新能源产业基地。
2024年底并网的中国绿发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项目。260万根光伏桩基、13万组光伏支架覆盖在大地之上,蔚为壮观。
同样,在新疆库车,中国石化建成了国内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建设3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推进10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加快构筑“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格局。
在新型储能领域,央企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2025年2月,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中国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和中国华电喀什地区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同时开工建设,为自治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贡献“华电方案”。
在文旅领域,为了给国内外游客提供更舒适、更有温度的新疆旅行解决方案,中国绿发以国际高端酒店为核心引擎,打造了“世界眼光、中国气派、新疆特色”的华美胜地度假产品集群。据悉,中国绿发新疆华美胜地文旅产业集群项目两期累计投资建设中高端酒店27个、文旅度假区和商业集群各1个,酒店建筑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客房数超过7000套。
数字经济领域,昔日“戈壁油城”,今日“算力新城”。2024年,中国移动(克拉玛依)云计算智算中心、丝路新云绿色算力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相继在克拉玛依建成运行。截至2024年年底,当地云计算产业园累计建成超1.7万P的算力规模,80%服务于东部地区乃至海外企业。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算力聚集区加快建设,计划在“十五五”期间新增算力规模1万P;在吐鲁番市,新疆首个“量子+经典算力”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未来将支撑量子计算研究、算法优化及数据处理;在阿勒泰市,投资25亿元的绿色低碳智算中心项目正抓紧建设,将服务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推理及工业云平台……眼下,新疆各地抢抓“东数西算”发展机遇,加快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进算力布局建设。标志着新疆从“能源通道”向“算力通道”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03
政策优化为央企发展带来新契机
央企在新疆的投资热潮,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2025年10月1日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央企在疆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加强对经营主体的司法保护,最大限度降低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形成‘权益保障—纠纷化解—司法救济—执行强化’的全链条司法保障。”《条例》的这一规定,让央企在疆投资更加安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全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68.21万户,较2022年增长19.5%,市场竞争生态加速净化,为央企发展夯实了公平基石。
在政务服务方面,新疆的数字化改革正深入推进。“丝路通办”“疆内通办”平台分别上线241项、269项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件量超57万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结率、满意度分别达98.6%、98%。这些数据背后,是新疆政务服务效能的显著提升,也为央企在疆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
“《条例》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出发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点,从制度设计上为市场‘松绑’、为创新‘赋能’,让经营主体‘敢投资、愿创业、能发展’。”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周勤的解读,揭示了《条例》的核心要义。对于央企而言,这意味着在项目审批、用地用电、人才引进等方面将享受更多便利,投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还明确规定了招商引资政策的规范化。要求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的投资条件应当以书面形式体现并执行,禁止违法违规给予财政、税费、用地等政策优惠行为,禁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脱离实际给予过高承诺等恶性竞争行为。这一规定,虽然看似限制了地方政府的招商手段,实则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避免了因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04
未来新图景
央企与新疆的合作,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共赢之旅。中央企业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而新疆则具备资源、区位、开放等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双方的合作将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央企的角度来看,新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为央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能源领域,新疆的油气、煤炭、新能源等资源为央企的能源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参与新疆的能源开发项目,央企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能源储备,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农业领域,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和广阔的农业市场为央企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央企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新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在文旅领域,新疆独特的文旅资源为央企的文旅业务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央企可以通过打造高品质的文旅项目,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新疆的角度来看,央企的投资和合作将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央企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新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新疆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央企承建的一大批现代化基础设施项目,将进一步夯实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人才培养方面,央企为新疆留下了一支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了新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央企的参与也将促进新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新疆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展望“十五五”,央企将继续加大在新疆的投资力度,围绕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发挥自身优势,精心谋划实施更多务实管用的产业项目。
“新疆的机遇,就是央企的机遇。”一位长期关注央企发展的业内人士用这句话,道出了合作本质。当央企的产业版图与新疆的发展蓝图深度融合,这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正从“边疆”走向“前沿”,从“资源基地”升级为“创新高地”。天山南北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