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东投资机构更青睐哪些项目?

2025-09-08 18:12

原标题:中东投资机构更青睐哪些项目?

在全球资本的版图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与大型家族资本,正从“财力雄厚的长期资金提供者”,转型为“产业生态的主导者”。过去一年,这种转变在中国市场与全球绿色转型、数字基础设施浪潮中尤为突出:它们不但“投”,更在“建”;不仅关注财务回报,也追求产业话语权和供应链安全。

8月下旬,沙特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率团造访芜湖信義集团,与中国上下游企业密集座谈,议题直指玻璃、光伏、储能等绿色产业链的一体化合作。对于关注中国资本市场与产业出海的读者而言,这样的“上门找项目”,背后是中东资本对中国优势产业日益明确的偏好与路径选择。

画像升级:资金更大、诉求更清晰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在2024年末的管理资产达到3.424万亿里亚尔(约9,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并在2025年的目标路径上继续冲刺。其在最新年报中释放两个关键信号:一是资金规模仍在扩张,二是投资方法更工程化、体系化——从AI驱动的投研与风控,到围绕本国经济转型的产业群组式布局。

需要看到的是,规模虽增,但盈利波动同样存在。2024年PIF净利润同比下滑约六成,部分来自高利率环境与大型项目的减值。这意味着未来在对外投资时,它会更强调现金流质量、资本开支节奏与本地化落地能力。对中国企业而言,“好故事”固然重要,但更要拿出可执行的交付模型与可衡量的本地贡献。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阿布扎比发展控股公司(ADQ)与Mubadala等多支主权资本分工协同:ADIA更偏全球化资产配置与平台型投资,ADQ聚焦关键基础设施与供应链,Mubadala则深耕半导体、先进制造、清洁能源与人工智能。2025年,这些机构通过直接投资、合资基金与产业平台三种方式同时发力,注重数字基础设施、物流与能源转型。

卡塔尔投资局(QIA)同样在亚洲加码高技术与金融服务。今年入股华夏基金母公司10%的股权,这是中东主权资金首次深度切入中国公募基金业,对双方资本市场合作具有示范意义。

他们在中国买什么:从二级市场配置到产业深耕

先看资金流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ADIA通过QFII通道持有24只A股,持股约7.7亿股、总市值突破百亿元人民币,位列主权类QFII之首。科威特投资局(KIA)则偏好中小市值,二季度末持有12只个股、合计1.27亿股,持仓市值约29亿元。行业偏好方面,外资在汽车、医药、生物科技、化工、硬件设备、有色金属等板块活跃度提升。

除资本市场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联合投资。QIA入股中国资管龙头,阿联酋与中国在新能源项目上的合作,以及“中东资本+中国制造”的供应链重构,正逐渐成为趋势。沙特PIF旗下的Alat与联想达成战略合作,联想在利雅得建设20万平米的制造基地,计划2026年实现“本地制造”,实质上把中国的供应链能力与智能制造体系复制到中东。

偏好一:绿色能源与氢能项目

绿色能源仍是中东主权资金的核心逻辑。沙特与阿联酋提出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目标。沙特力争2030年让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占据显著份额,阿联酋亦提出到2050年清洁能源比例达44%。这带来两个投资抓手:一是大规模光伏、风电与储能项目,二是氢能和氨产业链。

在氢能方面,NEOM绿氢公司项目总投资84亿美元,由ACWA Power、Air Products与NEOM合资,签订30年期的绿氨包销协议。这个案例展示了中东资金在新能源、氢和化工联动上的信心。对中国企业而言,装备、工程承包与运维服务都有现实机会。

储能领域同样火热。沙特与阿联酋正加速采购中国厂商的储能系统,以应对大规模光伏并网的柔性需求。阿布扎比计划建设5.2GW光伏与19GWh储能的标杆项目,目标是实现全天候稳定供电。这类项目天然需要中国企业在电池、逆变器、监控系统与系统集成方面的全链条能力。

偏好二:数字基础设施与算力投资

“算力就是生产力”成为海湾资本的共识。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海底光缆与AI园区构成了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沙特规划到2027年吸引超过6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投资,阿布扎比的G42正牵头建设AI产业园,并与全球科技公司洽谈入驻。

在资本动作上,ADIA收购了DigitalBridge旗下Landmark Dividend 40%股权,切入通信塔、边缘数据中心与光纤等数字资产;同时宣布向普洛斯投资最高15亿美元,明确投向物流、数字基础设施与可再生能源。这与数据中心用电与清洁能源的协同逻辑高度一致。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意味着EPC与运维、能源系统与算力融合,以及围绕数据中心用电的新能源投资,都将成为潜在机会。

偏好三:半导体与高端制造

沙特与阿联酋都在全力补齐半导体短板。沙特设立国家半导体中心,吸引数十家设计公司入驻;PIF与Alat围绕电子与高端制造密集投资,与联想合作在当地建设先进制造与组装基地。这是中国高端制造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机遇。

阿联酋方面,Mubadala与G42共同发起AI与先进技术投资平台,覆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半导体与应用,叠加与美国科技巨头的合作,意味着“海湾资金+北美技术+亚洲制造”的组合将频繁出现。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成熟产线、设备与工程能力,就有机会在这一轮扩建中承担重要角色。

偏好四:物流与供应链枢纽

在全球贸易调整趋势下,中东投资者对物流地产、港口航运与汽车出海通道兴趣上升。ADIA对普洛斯的投资支持其在物流与新能源平台上的扩张。阿布扎比港口集团与宁波舟山港签署战略合作,打造连接中国车企与中东、中亚、非洲的汽车物流网络,提供码头、船队与多式联运的全链条服务。这为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打通了新的高速通道。

新变量:审慎扩张与回报纪律

需要提醒的是,海湾资本的“无上限扩张”时代已悄然过去。沙特财政在大项目投入与油价波动间寻求平衡,部分超大型项目节奏调整;PIF的减值与利润波动也倒逼投资纪律趋严。这对中国企业是好事:真正有工程交付能力、现金流可验证、能提供长期运维与本地化就业的项目,更容易通过中东资金的内部审核。

把时间线拉到2025年,中东投资机构对中国项目的偏好与方法论,已经从“买买买”升级为“共建共营”。绿色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半导体与高端制造、物流与供应链,是四条最清晰的主线;而以Alat与联想、ADIA与普洛斯、NEOM绿氢为代表的合作样本,正在把资本、产业与市场三者耦合起来,打开新的全球化窗口。

对于中国企业,这既是资金来源,更是产业伙伴。越是能把技术、产线、供应链与本地化能力打包成平台型方案的公司,就越可能成为中东资本的新宠;越能在合规与工程化上坚持长期主义的团队,就越可能在下一轮全球产业重构中占据一席之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