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企业“雁阵”勇当排头兵

2025-09-08 00:45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傅剑青 王继红 通讯员 陈景安 翁帅帅

  编者按:2021年8月,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打造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实施产业提升工程;2022年12月,又出台“五链”融合实施意见,以“五链”融合为牵引,全面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我市工业发生深刻变革。即日起,本报推出“‘五链’融合牵引衢州工业之变”系列报道,聚焦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与动力变革的内在逻辑,全景呈现衢州工业的蝶变之路,敬请关注。

  当产业链的筋骨、创新链的活力、人才链的智慧、资金链的动能、服务链的温度深度耦合,一场重构工业发展逻辑、重塑区域经济格局的变革正澎湃推进。

  近年来,衢州以“五链”融合为抓手,锚定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精准施策,通过政策赋能、要素集聚、服务升级,推动工业领域实现“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动力结构”的系统性跃升,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筑牢产业根基。

  衢州工业企业结构的蝶变,正是“五链”融合战略落地的生动注脚。漫步衢州工业版图,“大企业领航、上市公司赋能、科技型企业突围”的“雁阵”格局已然成型:巨化集团、衢州元立、衢州华友、吉利“三电”等百亿级龙头“顶天立地”,2025年上半年六大产业链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1.4%,带动规上企业数量一年间新增80家;19家上市公司覆盖沪深北交易所全板块,占浙江山区县近三分之一,成为产业链协同的“中坚力量”;超1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铺天盖地”,在细分领域突破技术壁垒,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从“一企支撑”到“集群共兴”,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跃升”,衢州企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夯实了工业经济的“基本盘”,更重塑了城市的产业气质,这里既是大企业布局未来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小企业成长突围的“创新沃土”。三类企业协同发力形成的发展合力,正为衢州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更成为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核心支撑。

  大企业撑起“半壁江山”,

  筑牢工业“压舱石”

  工业经济的脊梁,始终由大企业扛起。

  今年上半年,衢州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1513.8亿元,同比增长3.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五链”融合下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的强势拉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实现产值1080.5亿元,同比增长9.5%,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升至71.4%,较2024年再提3个百分点,产业链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在这条向上的曲线中,一批“龙头企业”的贡献尤为关键:新材料产业链上,巨化集团作为全国氟化工“领头羊”,携手衢州华友、中天氟硅、中巨芯等企业,构建起从基础化工到高端材料的完整链条;新能源赛道里,吉利“三电”全球最大智能制造综合工厂满产运行,鹏辉能源、一道新能等企业加速扩能,撑起衢州新能源产业的“四梁八柱”;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领域,金瑞泓、开山股份、华康药业、仙鹤股份等龙头企业也各展所长,形成“链主领航、梯队跟进”的发展格局。

  大企业的“大”,不仅体现在产值上,更体现在对就业的带动与品牌的赋能。吉利“三电”在衢布局两家企业,现有员工超4000人;鹏辉能源、金瑞泓、一道新能等企业员工规模均突破千人,成为区域就业的“稳定器”。品牌影响力上,一道新能上榜“中国民营经济500 强”,实现衢州本土企业在该榜单“零的突破”;衢州极电获评浙江省首家四级成熟度工厂,其智能制造水平成为行业标杆。

  更值得关注的是,衢州大企业集群正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壮大”跨越。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底全市规上企业1446家,今年上半年已增至1526家,新增企业中八成以上是产业链上下游“高大上”项目;50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引进35个,其中百亿级项目15个,较五年前增长3倍。年营收超百亿元企业从“巨化”“元立”两家,扩容至衢州华友、吉利“三电”、仙鹤系等“百亿军团”,鹏辉新能源、金瑞泓等企业也正加速向百亿目标冲刺,衢州工业的“顶梁柱”愈发坚固。

  19家上市公司“领航”,

  激活发展“新动能”

  8月14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声为衢州资本市场再添新彩,浙江志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成为衢州第19家上市公司。这家深耕凿岩设备领域20年的企业,2024年营收达8.88亿元、净利润1.05亿元,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中国工程机械专业化制造商50强”,其成功上市的历程,正是衢州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的缩影。

  自“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以来,衢州上市公司队伍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至今新增13家,实现了对全市各县(市、区)和沪深北交易所各板块的“两个全覆盖”,更以19家的总数占据浙江山区县近三分之一份额,数量位居浙皖闽赣四省九地市前列。

  上市公司的“主力军”作用,在经济数据中尤为凸显。“十三五”期间,衢州上市公司数量仅占规上企业总数的0.7%,却贡献了全市规上企业6%的营业收入和12%的利润总额。如今,这一比例仍在不断提升,彰显出上市公司强劲的发展活力与带动作用。

  在产业发展中,上市公司更是发挥着引领作用。巨化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浙江省最大的化工基地,孵化出中巨芯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构建起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带动众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仙鹤股份、五洲特纸等企业的上市,助力衢州夺取特种纸行业的话语权,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