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外资机构加速增持中国ETF,巴克莱瑞银等巨头重仓布局

2025-09-07 15:00

(来源:ETF炼金师)

  在2023年上半年,外资巨头在中国ETF市场的投资活动显著增加,反映出对中国资产的浓厚兴趣。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巴克莱银行和瑞银集团等外资机构在多个ETF上的投资规模及动态值得关注。巴克莱银行截至上半年末,持有市值最高的三只ETF分别为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代码:513050)、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和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其市值分别为11.9亿元、11.5亿元和7.9亿元。

  巴克莱银行不仅重仓港股和美股相关ETF,还广泛布局A股市场,持有博时中证2000ETF、华夏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华安中证银行ETF、华宝中证科创创业50ETF(代码:159949)以及嘉实中证A50ETF(代码:159949)等多只ETF。此外,巴克莱银行在上半年新进成为南方中证500信息技术ETF(代码:518500)、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华安中证银行ETF等产品的前十大持有人之一,显示出其对中国信息技术及金融板块的关注。

  瑞银集团在ETF持有数量方面位居第二,Wind数据显示该机构截至上半年末持有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的市值为10.57亿元,成为其所持有ETF中市值最高的一只。瑞银还投资了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代码:513260)、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夏恒生科技ETF等多只A股及港股相关ETF。值得注意的是,瑞银在上半年对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增持了1.34亿份,进一步表明其对中国科技股的看好。

  除了巴克莱银行和瑞银集团,法国巴黎银行同样参与到中国ETF市场。这家机构持有嘉实中证软件服务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等6只ETF,表明其对中国软件与科技领域的持续投资兴趣。

  从整体市场来看,外资机构的频繁增持动作反映出对中国市场的良好预期。各大外资机构纷纷通过ETF这一投资工具,快速布局中国潜力巨大的行业,并寻求资产配置的多元化。ETF作为一种低成本且高流动性的投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入。

  在谈及定投策略时,投资者尤其看重其长期收益表现。过去200年中,现金购买力大幅下滑,而股市的涨幅令人瞩目。在过去的几个年度中,定投策略的执行者们获得了显著的收益。例如,2025年1-9月的收车计划显示,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分别达到了139%、128%和114%,而在2024年全年的计划中,收益也分别为69%、66%和57%。

  定投的优势在于其通过系统化的投资方式,降低了市场波动对投资结果的影响,使投资者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尤其是在股市表现强劲的背景下,定投策略更显得尤为有效。

  未来,随着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深入布局以及定投策略的持续推广,市场的多元化投资机会将不断增加,投资者的选择空间也将愈加广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