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光大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制冷剂高景气25H1龙头企业业绩高增长,布局液冷业务前景可期-250907

2025-09-07 13:38

(来源:研报虎)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25H1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亮眼。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第三代氟制冷剂实行生产配额制,致行业供给端持续收紧。叠加下游需求稳步复苏,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在此背景下,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制冷剂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25H1,国内制冷剂龙头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146.97%、+159.22%、+140.80%、+153.28%。

  配额落地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三代制冷剂价格价差大幅增长。20-22年基线年中,产能扩张使三代制冷剂市场供过于求。2023年以来,随着“份额战”结束,供给端收缩,叠加需求端景气恢复,三代制冷剂价差修复明显。截至25年9月3日,R32价格为60500元/吨,较25年7月初+15.24%,较25年年初+40.70%;R125价格为45500元/吨,25年7月初+0.00%,较25年年初+8.33%;R134a价格为51500元/吨,25年7月初+5.10%,较25年年初+21.18%。截至25年9月3日,R32价差为42761元/吨,25年7月初+19.68%,较25年年初+66.79%;R125价差为27244元/吨,25年7月初+0.10%,较25年年初+22.32%;R134a价差为32009元/吨,25年7月初+8.71%,较25年年初+28.03%。随着三代制冷剂产量配额政策的落地,行业格局有望重塑,我们持续看好三代制冷剂景气度上行。

  制冷剂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液冷行业,发展前景可期。随着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和AI算力需求激增,制冷剂龙头企业持续深化液冷技术布局,推动氟化工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进军。巨化股份通过子公司创氟高科推进“巨芯冷却液”项目,规划产能5000吨/年,一期1000吨/年已投产;三美股份年产1.9万吨电子级氟化液项目一期2024年已投产,产品送样中科曙光等客户;永和股份通过扩建内蒙、福建基地,为高端冷却液应用提供原料支撑;东岳集团作为全球PTFE龙头,重点研发全氟聚醚路线氟化液。这一转型既受益于AI算力需求和3M氟化液停产带来的国产替代机遇,也依托制冷剂企业的技术协同与成本优势。

  液冷技术是数据中心与算力时代的散热革命,是算力爆发下的必然选择。液冷技术是以液体为冷却介质的高效散热方案,通过冷液分配装置将服务器热量转移,相比风冷具有节能(PUE 1.1-1.25)、高密度散热(支持30kW/机柜)等优势。其技术路线有三种:冷板式、浸没式和喷淋式液冷技术,目前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是液冷的主要形式。随着算力保持高速增长,液冷产业正迎来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扩张。根据Skyquest数据显示,2023/2024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为29/36亿美元,预计2025以及2032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5/194亿美元(折算为人民币322.65亿元/1390.98亿元),2025年-2032年CAGR达23%。

  投资建议: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配额进一步削减,第三代实行配额制,行业供给端持续收紧,叠加需求端稳步复苏,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推动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制冷剂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此外,制冷剂龙头企业依托氟化工产业链基础,加速向高附加值的氟化液(液冷核心介质)领域延伸,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显著。随着AI算力快速增长和双碳政策深入实施,液冷技术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制冷剂龙头企业有望凭借液冷业务布局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

  风险分析:原材料快速下跌和维持高位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