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企业月报 | 投融资环比回落 ,组织架构扁平化调整仍在继续(2025年8月)

2025-09-06 09:15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核心内容

1、合约销售:百强房企 8 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2070 亿元 

2、企业拿地:8 月典型企业拿地金额环比腰斩,创近一年新低 

3、企业融资:单月总量环比回落,华润连续三个月融资总量第一 

4、组织动态:万科架构大调设 16 地区公司,保利发展任命吴兰玉为副总经理

  文 / CRIC研究中心

0

1

合约销售

百强房企8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070亿元

核心观点:

1、2025年8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070.4亿元,环比降低1.9%,同比降低17.6%,同比降幅相对于7月收窄了6.7个百分点,单月业绩规模继续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0708.8亿元,同比降低13.1%,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

2、2025年8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较去年同期进一步降低,且门槛值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其中,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降低4.3%至560.6亿元。TOP30和TOP50房企门槛也分别同比降低5.9%和9%至149.2亿元和89.1亿元。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更是降低了23.8%至35.1亿元。具体分梯队来看,2025年前8个月百强房企各梯队的操盘销售金额均在降低,TOP21-30梯队房企的累计销售规模降幅相对较小,同比降幅为8.7%,是唯一一个降幅在10%以内的梯队。

3、从企业表现来看,2025年8月有33%的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21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幅大于30%,包括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发股份、融创中国、保利置业、中国铁建等,TOP10房企中有8家的销售操盘金额环比有所增长。

0

2

企业拿地

8月典型企业拿地金额环比腰斩创近一年新低

核心观点:

1、重点监测企业拿地金额环比“腰斩”,单月投资创近一年新低,在经历6、7月短暂的拿地高峰后,投资出现显著“降温”。8月,重点监测30家房企单月投资金额(全口径)约250亿元,57%,创下近一年新低。由于去年8月份基数较低,30家企业拿地金额同比上涨达41%;拿地面积13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16%。在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出让节奏放缓之下,8月成交楼板价环为1903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9%。

其中,有18家企业8月未有新增土地入账,仅有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在深圳联合拿地金额超过80亿,其余企业单月拿地金额均不足20亿。

2、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投资愈发理性和谨慎。8月份优质宅地出让频次、出现周期性下降,土拍溢价率等指标随即回落。但是从个体地块来看,优质宅地的热度仍在继续保持,深圳宝安中心宅地、龙华民治宅地等均如期高溢价成交。

由此来看,企业拿地呈现出理性和谨慎一面,投资仅专注于核心城市、核心地块,这也是多数城市销售的“基本盘”。我们认为,短期这种“宁缺毋滥”策略仍将延续,投资力度的回升取决于核心城市土拍的质量和频次。而相较于上半年的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由于当前市场仍处在深度筑底过程中,未来几个月投资或将更加理性。

0

3

企业融资

单月总量环比回落华润连续三个月融资总量第一

核心观点:

1、融资总量:2025年8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371.39亿元,环比减少23.6%,同比减少31.2%。从全年的累计数据来看,1-8月65家典型房企的累计融资总量为2785.18亿元,同比减少27.3%。在融资结构方面,本月房企境内债权融资256.84亿元,环比减少32.4%,同比减少47%;资产证券化融资105.35亿元,环比增加12.7%,同比增加90.3%。此外还有建发国际完成了配股融资,收获净额10.11亿港元。

2、融资成本:2025年1-8月65家典型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为3%,较2024年提升0.07个百分点,其中境外债券融资成本8.6%,较2024年全年提升4.42个百分点,境内债券融资成本2.6%,较2024年全年降低0.31个百分点。单月来看,本月没有企业境外发债,而由于境内发行债券的企业基本都是中海、首开、中交等央国企,因此境内债券融资成本环比略微提升了0.03个百分点至2.38%,继续保持低位。

3、企业表现:本月融资总量最大的企业是华润置地,企业在本月发行了1笔51亿元的CMBS,此外还获得了2笔共33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贷款。从企业梯队来看,2025年1-8月TOP10房企平均每家的融资额为169.35亿元,是所有梯队中最多的。TOP51+房企上半年平均每家的融资额为15.33亿元,同比减少20.88%,是融资规模降幅最小的梯队。从融资成本来看,TOP10梯队的房企融资成本最低,为2.62%,较2024年全年融资成本降低了0.06pct,比融资成本最高的TOP31-50的房企低1.05pct;TOP11-30梯队的融资成本同比降低了0.21pct,降幅最大。

0

4

组织动态

万科架构大调设16地区公司保利发展任命吴兰玉为副总经理

核心观点:

2025年8月,房地产行业延续深度调整态势,65家监测企业中,头部房企成为组织变革与人事变动的核心主体。从整体趋势来看,组织变革呈现“总部-城市”两级管控收缩特点,人事变动则是关键岗位人事调整服务战略布局。企业通过精简管理层级、优化人才配置,以提升决策效率、控制运营成本,并为新业务增长注入动力。具体情况如下:

1、房企人事调整集中于高管层与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变动逻辑紧密围绕“业务需求匹配”与“战略重心倾斜”。

保利发展为推进“不动产综合服务”第二增长曲线,聘任具备14年地产开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与物业管理复合经验的吴兰玉为副总经理,其跨板块履历可有效衔接集团“不动产投资开发+经营+综合服务”三大主业,填补专业化人才缺口。

象屿地产则通过内部提拔,将沪浙区域总经理助理佟文艳升任集团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强化营销体系内部人才梯队建设。

2、房企组织调整以“撤销中间层级、强化总部管控与城市端执行力”为核心,打破传统三级架构,转向两级管控。

万科作为行业风向标,在深铁全面进驻后,于8月28日正式撤销原“5+2+2”架构(5大区域公司、2个总公司、2个直管公司),重新划分16个地区公司,实行“总部-地区公司”两级管控,同步设立物业、商业、长租公寓等八大事业部聚焦多元化业务。人事端同步任命16位地区公司总经理,除李峰兼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外,其余均为专职城市总且直接向总部汇报,将决策链从“三级”压缩为“两级”,既提升重点城市(如广佛、上海)的业绩响应速度,又通过“国资+职业经理人”双轨治理,适配深铁入股后的战略定位。

金地集团完成架构调整后,本月金地商置迅速跟进,取消原三级架构(总部-区域-城市),撤销四大区域公司平台,设立华东、东部、华南、华北四大地区公司,同时进行高管大洗牌,通过“总部强管控+地区公司实体化”,减少中间环节对资源配置的阻碍,聚焦重点区域(如华东、华南)的商业地产与住宅开发业务协同。

综合来看,当前头部房企正通过“组织扁平化”与“人才专业化”的双轮驱动,应对行业深度调整。

排版:鸟姐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