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7 08:03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在扬州七河八岛的生态画卷里,一座聚焦人工智能与数据产业的专业园区正加速崛起。从高企纷纷落户到新增6个数据应用场景、落地5个标杆项目,扬州数据产业园正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质量专业园区上持续发力。
从培育创新主体到构建产业生态,从科技招商突破到数据要素激活,扬州数据产业园只是一个缩影。如今,新城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在科创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点上突破
创新主体“拔节生长”
走进新城的企业车间与实验室,创新活力扑面而来。瑞盈智拓、三峰刷业等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两面针、华铁机电组建市级创新联合体,科信融一、珊瑚星链在“创业江苏”大赛中崭露头角……这些“科创种子”的茁壮成长,源于新城精准滴灌的培育策略。
奥琦玮科技的落户尤为亮眼。这家深耕连锁餐饮数字化近20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总部从北京迁至扬州,看中的正是扬州“世界美食之都”的文化底蕴与新城科创生态的“软实力”。落地9个月,企业开票收入超5000万元,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质的转移,年内还将申请专利13项、软著25项以上。
“我们落地扬州,不是‘蜻蜓点水’式的落地,而是‘上下游’共创式的带动餐饮产业联动的落地。”奥琦玮科技负责人表示,企业正加速向扬州总部转移业务,计划2025年营收破亿,并申报国家双软企业、省专精特新资质。更令人期待的是,企业正筹备第十届规模化连锁餐饮品牌发展峰会,组建“C50”连锁餐饮赋能基地,将联合腾讯、华为等打造餐饮垂直大模型基地,以“上下游共创”模式激活产业生态。
“我们实施‘科小大起底’‘高企四考’等专项行动,为企业量身定制成长路径。”新城科创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十牌联创”示范工程,新城新引育科技型企业56家,科小备案申报率超80%。
线上延伸
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如何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新城以“双高协同”为纽带,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数据产业园,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中心、人才实训基地等平台串珠成链,形成“数据清洗—标注—治理—合规”的完整生态;医视际全息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云问科技私有化大模型等标杆场景落地,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成果转化”闭环。
“我们联合省生产力中心、产研院等资源,打造了9个标杆场景,助力22个科技项目落地。”新城科创部门负责人表示,从单一技术突破到全链条协同,新城的创新生态如藤蔓般延伸,滋养着产业沃土。
据悉,新城将进一步做强高水平创新主体,加快“高山”变“群峰”。“我们将持续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支持倍加洁、两面针等龙头链主带动上下游协同攻关共性技术难题,争创省市‘创新联合体’‘企业联创中心’等。”上述负责人介绍,同时支持沈阳所扬州院等开展颠覆性创新,争当创新型领军企业,并引导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初创型企业“研发投入+研发项目+研发人员”、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和新招引企业“产学研合作”四个“全覆盖”,力争今年高企新认定38家、科技型企业招引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40家,实现潜在独角兽企业从“0”到“1”、瞪羚企业从“1”到“N”的飞跃。
面上谋远
“雨林”生态赋能发展
深耕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加密区镇两级外出招商频次……新城以开放姿态链接全球资源,向着“争当扬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急先锋’”目标迈进。
“科创雨林”,需要阳光雨露的持续滋养。新城出台“1+5”科创政策体系,引导资金、资源、人才向各类创新主体精准适配、高效集聚。谋划组建智慧能源和医美健康两类基金,用好用足13支基金群资源,探索“优质项目群+专项产业基金”新路径。加快建设凤凰栖岸人才社区、琼花未来产业社区,新建人才公寓1000套以上,打造人力资源产业示范园和全市首个“人才创新港”,持续为科创新城建设注入人才动力、创造活力。
从奥琦玮的落地到一个产业的崛起,从一项技术的突破到一个生态的繁荣,新城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创新为核、以生态为基、以融合为要,方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在这里,科创不仅是名词,更是动词;不仅是战略,更是每一天的生动实践。”可以预见,当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作为“好地方”扬州的“最美窗口”,新城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科创”之光。
记者 露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