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鼎股份,深藏不露!

2025-09-06 18:03

(来源:老张投研)

宇树科技,要IPO了!

92日,宇树科技宣布,拟202510-12月提交上市申请。

紧接着,优必选斩获2.5亿元人形机器人大单,公司预计2025年将交付超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年产能将达1000台。

宇树科技冲刺IPO,优必选拿下大单,这些都属常态,但一些跨界者的加入却出人意料。

比如,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九鼎投资拟斥资2.13亿元控股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南京神源53.29%股权。

不仅如此,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立讯精密等消费电子代工厂也扎堆跑入人形机器人跑道。

不禁要问:人形机器人真的是谁都能“插一手”吗?

过去,软硬件是拦路虎。

现在,软件上,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智元机器人推出业内首个开源的机器人世界模拟平台GE……解决机器人大小脑难题,给了跨界者一些底气。

硬件上,绕不开汽车零部件企业。

目前,拓普集团可提供执行器、灵巧手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双利股份已开发出高技术壁垒的行星滚柱丝杠,加速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

姗姗来迟的汽零独角兽中鼎股份,也有些真东西!

2024年底,中鼎股份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睿思博机器人,开始涉足机器人。

20251月,中鼎股份子公司安徽望锦以近1300万元购买了安徽聚隆机器人旗下机器人减速器生产制造设备,同时将其机器人业务转入子公司。

随后,中鼎股份与五洲新春(维权)、众擎机器人、埃夫特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合肥建设智能机器人项目总部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中心。

现阶段,中鼎股份旗下子公司已经完成从关节总成、谐波减速器,到行星减速器、力觉传感器等产业布局

其中,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旋转执行器的核心部件,约占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成本的36%,并且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减速器主流方案。

就在近日,公司在投资者活动中表示,公司谐波减速器正积极对接优必选,部分业务正积极对接宇树机器人

从收购到与机器人零部件、本体厂商合作可以看出,中鼎股份走的是1+1>2”的上下游整合战略。

这种策略看似是中鼎股份“借鸡下蛋”,背后实则是公司先发优势在发力。

业务结构上,中鼎股份覆盖汽车冷却系统、智能底盘以及密封系统,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分别为26.47%42.21%19.72%

那么,中鼎股份这些业务和人形机器人有什么关系?

这要从两个维度看:

技术维度—迁移复用。

这看的是中鼎股份是“真本事”还是“假把式”。

在固态电池还没规模化量产之前,不论是对新能源汽车还是人形机器人而言,轻量化是解决续航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以汽车为例,1.5吨的车加速到60公里的时速,大约需要10秒钟,但如果减重25%时间则可缩短至8秒。

中鼎股份轻量化技术优势体现在球头铰链产品上,其通过减少转动摩擦,降低转动所需的力矩,减少了材料消耗。并且,该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与此同时,中鼎股份智能底盘业务中的橡胶以及密封系统中的密封技术均可在人形机器人关节、传感器、减速器等方面实现复用。

当下,凭借技术积累,中鼎股份橡胶产品已经完成配套,轻量化骨骼已经向客户送样。

客户维度—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看的是中鼎股份斩获取订单的可能性。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鼎股份前十大汽车整车品牌商包括比亚迪、大众、奇瑞、吉利等。其中,比亚迪、奇瑞均已入局人形机器人。

事实证明只要技术优,不怕没有订单。

中鼎股份已成功供货奇瑞墨甲机器人,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组件22机器狗组件11,产品侧重点为机器人耐损、抗冲击与轻量化,再次印证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技术复用优势。

所以,业务层面看中鼎股份有技术,供应链层面看,中鼎股份有客户。

据数据,20258月我国人工智能融资事件中,智能机器人占到20.25%,占比最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有望接近6万台。

到这里,你以为这些就是中鼎股份隐藏的全部实力吗?

中鼎股份还搭上了液冷的顺风车。

这一块又是一个技术复用。

热管理冷却系统已成为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营收从2020年的30.33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51.86亿元。

同时,热管理上公司具备独家生产工艺和TPV软管、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在所处细分领域行业全球排名前二

凭借出色的技术积累,中鼎股份已推出液冷机组、浸没式液冷机组等储能液冷产品;针对超算中心热管理布局了液冷分配装置CDU,现正在加速与客户对接。

眼下,中鼎股份人形机器人、液冷业务还在加速客户对接、产品研发中,资金投入必不可少,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共计12.87亿元,与净利润打了个平手。

因此,中鼎股份要想进一步放大“技术+客户”的双重优势,必须要稳住一个核心指标:

业绩。

这是反哺研发、拓展客户和产能的最大护城河。

2020年以来,中鼎股份营收足够稳从115.48亿元增长到了2024188.54亿元,净利润增势更迅猛些,从2020年的4.93亿元提高到了2024年的12.52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6.26%

在另一关键数据上,我们也能看到中鼎股份业绩的持续性。

订单是最有利的数据。

据财报,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有284亿元订单,业绩蓄水池足够深。

总之,竞争从不只看谁起步早,而在于谁能走得稳、走得远。

中鼎股份借“技术+客户”双重优势,一只脚已经迈入人形机器人的大门,这一步足够稳,接下来就看公司的动作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