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6 11:20
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创维集团(00751.HK)2025年中期业绩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上半年,集团总营收达362.64亿元,同比增长20.27%,创历史新高;然而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67.45%,仅为1.25亿元。其净利率跌至1.01%,在家电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主营业务承压,净利率创五年新低
作为一家从电视制造起步、逐步发展而成的综合性家电集团,创维当前主营业务正承受较大压力,盈利水平显著回落。2025年上半年,其净利率已降至近五年来的最低点,与净利率达10.61%的美的集团和4.53%的海信视像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反映出集团在成本控制或业务结构方面仍待优化。
具体来看,智能家电业务虽实现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9.4%,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8.9%。与此同时,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包括数字机顶盒、汽车智能、VR及IoT解决方案等)营业利润大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1.01亿元降至本期的1300万元,跌幅显著。
从竞争格局看,创维的智能家电产品线覆盖广泛,包括电视、投影、VR等黑电,以及洗衣机、空调、冰箱等白电产品,以及厨卫、小家电等,使其直接面对海尔、TCL、小米、海信等多个头部企业。然而,这些竞争对手在各自领域已建立起显著优势,无论在营收利润、研发还是营销投入方面,均远超创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品牌效应”成为创维当前最核心的资产。
作为集团起家业务,电视板块面临的压力尤为明显。全球电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兴品牌凭借创新、营销和价格不断抢夺市场,传统巨头则持续通过技术升级巩固优势。在双重挤压下,创维电视的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均出现下滑,尤其在国内市场受到小米、海信等品牌的强烈冲击。份额收缩导致电视业务收入下降,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此外,创维业务布局过于宽泛,在智能系统等多元化领域未能形成显著竞争优势。资源分散导致各业务板块难以实现突破,最终陷入“营收高、盈利低”的发展困境。
新能源业务异军突起,贡献138亿营收
与传统主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维新能源业务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营收达138.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5%,在集团总营收中占比升至38%,已成为创维最核心的增长引擎。
创维自2020年成立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起,正式布局新能源领域,重点开拓户用分布式光伏市场。其业务涵盖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组件及逆变器生产等,其中户用光伏是主要收入来源。该业务采用与华夏金租合作的融资租赁模式:由金租购买创维设备,租赁给用户(以农村自建房为主)安装发电。
在“双碳”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创维充分利用补贴与税费优惠政策,降低成本的同时,积极布局农村能源转型,联合地方政府推进“千乡万村沐光”行动。截至2025年6月,创维已在全国500多个县市设立服务网点,覆盖多个省份,光伏装机容量突破25.6吉瓦,规模与效益均居行业前列。
海外市场方面,借助欧盟“RepowerEU”及美国新能源法案带来的全球光伏需求增长,创维依托早年家电业务积累的渠道资源,快速切入欧洲市场,并扩展至全球,目前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产品已进入德国、意大利、泰国等多国市场,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积极参与者。
除光伏外,创维也积极拓展储能领域,聚焦工商、家用及便携储能解决方案。2025年8月,创维与海口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推进工商业储能和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显示出其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扩展的决心。此外,创维持续完善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推进光伏发电、储能与充电技术整合,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体系,实现了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的闭环生态。
新能源业务能否带领创维走出低谷?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的确为创维带来了新的增长希望。该业务营收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主业的下跌,成为集团重要的业绩支撑。在全球清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创维提前布局新能源赛道,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先机。
然而,若仅依靠新能源业务带领集团彻底走出低谷,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尽管增长迅速,但其商业模式仍存在争议。例如光伏设备租赁周期长达22年,用户按固定比例获取收益,合同权责和利益分配机制仍受质疑。
另一方面,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也为创维新能源的盈利可持续性带来不确定性。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持续为集团贡献稳定利润,尚需市场检验。
因此,创维不仅需推动新能源业务解决运营模式和市场过剩等挑战,确保健康发展,也需重新审视整体业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在推进新能源增长的同时,着力提升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实现多元业务的协同与平衡。
综上所述,新能源业务的崛起为创维带来了转型机遇,但集团要真正走出低谷、实现长效发展,还需在业务模式创新、市场竞争应对、整体布局优化等方面持续深耕。未来,创维能否在新能源业务的驱动下完成成功转型,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