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6 08:03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贷款经办机构按照政策规定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时,将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存量客户能享受贴息政策吗?”“哪些消费交易可由银行自动识别?”……这些问题,也成为新政实施过程中市民关注的焦点。
9月4日至5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这五大国有银行相继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客户问答”。记者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存量消费贷客户能享受贴息吗?
消费贷贴息政策落地,最心急的无疑是9月1日前已经申请了消费贷的存量客户了。“这两天,我们也接到了不少客户的咨询电话,‘以前申请的还能不能享受政策’是客户们最关心的问题。”市建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五大国有银行的“实施细则”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该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可由银行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实际上,本次贴息对贷款的发放时间无具体要求。政策开始前已发放的贷款,贷款资金消费发生在政策有效期的,也可参与贴息。”一家国有银行人士对记者说。
不过,需要提醒市民的是,与新办理贷款客户一样,存量老客户也需要与银行签订相关的“贴息服务协议”。如邮储银行即明确:“对于邮享贷已经签订借款合同的贷款,可通过我行手机银行贴息专区补充签署财政贴息授权书。”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部分银行针对存量客户也有“时间”“贷款利率”方面的一些限制。如一家国有银行即规定,2025年4月1日前办理的消费贷款,如果利率低于2%,则不予贴息;2025年4月1日后办理的消费贷款,如果利率低于3%,也不予贴息。自己的存量贷款到底能不能享受贴息政策,市民还要以经办银行的规定为准。
哪些消费交易可由银行自动识别?
三大行明确,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客户享受财政贴息需要签署贴息补充协议,授权银行获取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交易信息,用于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信息。对系统可自动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信息的,银行将自动开展贴息。
哪些消费交易可由银行系统自动识别?记者发现,建行、交行的“实施细则”均明确,个人消费贷款资金发放至客户在该行账户中的,系统可自动识别贷款资金账户发生的消费交易包含四种情形。这四种情形为:POS机刷卡;扫码支付、线上交易支付;将借记卡绑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支付;将贷款资金向消费交易对应的对公商户直接转账。
“如果贷款人把贷款资金取出来,用现金进行消费,银行就无法判断资金用途了,也就不能给予贴息了。另外,把消费贷款资金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转账给个人,包括扫商户的个人收款码付款的消费行为,都不能直接享受贴息。”扬城一家国有银行信贷部人士对记者说。
系统未能自动识别的如何享受贴息?
据悉,五大行也明确了,对于系统未能自动识别的,采取客户提交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消费发票等消费凭证、银行人工审核的方式进行识别,审核通过后进行贴息。如交通银行即明确:“对系统未能识别的消费交易,9月6日起客户可在我行手机银行App贴息专区上传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真实消费发票,发起消费人工认定申请。”
银行人士提醒,为了让银行更精准的识别贷款消费信息,市民还是尽量按照银行规定的消费交易形式使用消费贷款资金,以便更顺利的享受贴息福利。记者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