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大涨125%!ASIC要带动科技起飞了!

2025-09-05 22:02

AI硬件圈最近正在上演“新王登基”的戏码——当市场还在为英伟达的增速争论不休时,博通(AVGO)用一份炸裂财报撕开了缺口:FY25Q3AI半导体收入同比暴涨63%,1100亿积压订单像块巨石压舱,更放话FY26增速要远超今年的63%JP摩根甚至上调到125%!。这波操作直接让“ASIC叙事”从科技圈的小众讨论,变成资本市场的当红炸子鸡。

要知道,ASIC(专用集成电路)这东西,早几年还被当作GPU的“备胎”,如今却成了谷歌、Meta这些巨头抢着下单的香饽饽。博通更是凭它硬生生在英伟达的地盘里挤出一片天,甚至被业内戏称“AI硬件界的隐形冠军”。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1100亿订单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01

博通的“硬实力”:不止63%增速,更是1100亿订单的确定性


提到博通,不少人还停留在“做芯片的传统巨头”印象里,但跟踪它近年的业务轨迹会发现,这家公司早已靠ASIC技术,悄悄变成了AI硬件赛道的“关键玩家”。格隆汇研究院在2024年就注意到一个细节:谷歌数据中心里,博通的定制芯片占比从10%飙升至30%,当时就判断“ASIC替代GPU的趋势要加速了”,如今博通的表现正在验证这个判断。

1.财报里的“AI密码”:增速超预期,订单锁未来

FY25Q3的财报数字,每一个都在喊“AI是核心”:

-营收超预期,AI贡献半壁江山:总营收159.5亿美元(同比+22%,比市场预期多1.1亿);调整后EPS1.69美元(同比+36%,超预期0.02美元)。其中AI半导体收入52亿美元,同比暴涨63%,占半导体业务比重快摸到50%,连续10个季度当仁不让地做增长引擎。

-1100亿订单压舱,比嘴炮靠谱:积压订单里,一半是半导体业务,而且AI相关订单占比远高于非AI。这意味着哪怕接下来市场风吹草动,这些订单也能撑住1-2年的增长,比那些“画饼式指引”实在多了。

-Q4指引更猛,赚钱能力拉满:预计总营收174亿美元(同比+24%,超预期3.5亿),AI半导体要冲62亿(同比+66%);调整后EBITDA利润率67%,比预期还高1个点。这种“增速+利润”双飞的架势,在高成长科技股里真不多见。

唯一的小插曲是毛利率环比降了0.7%,但别慌——不是赚钱能力下滑,主要是XPU(定制AI加速器)和无线业务占比高了(这俩毛利率稍低),加上高毛利的软件业务占比微降,属于短期结构问题,不算硬伤。

2.业务拆解:XPU抢GPU饭碗,网络基建筑护城河

博通能在AI硬件圈站稳脚跟,靠的是“定制芯片+网络基建”的组合拳,这也是它敢叫板英伟达的底气:

-XPU(定制AI加速器):占AI收入65%,正在抢GPU地盘**

博通给谷歌、Meta、TikTok这些大客户都定制了至少两代XPU产品。客户用得越久,配套的软件工具越顺手,就越愿意把计算任务从GPU迁到XPU上。管理层说得实在:“XPU要超过GPU不是一蹴而就,但趋势明摆着。”

作为第一个搞XPU模式ASIC的玩家,博通在核心技术上的积累可不是一天两天,研发投入连续5年涨15%以上,这护城河不是谁想挖就能挖的。

-AI网络:从单机架到跨数据中心,全场景卡位

当大模型集群扩展到10万个节点,网络就成了卡脖子的地方,博通的解决方案简直是为这场景量身定做:

-单机架用“战斧5”交换机,能扛512个XPU节点,比传统NVLink的72个GPU节点强太多;

-跨机架用“战斧6”,把网络层级从3层减到2层,延迟降30%,电费都能省25%;

-跨数据中心靠新出的Jericho4路由器,能连20万个节点的巨型集群,这能力在行业里独一份。

有人担心以太网会被新技术替代,博通直接泼冷水:“以太网玩了25年,延迟能压到250纳秒以下,还开源便宜,谷歌这些巨头根本没必要换。”

-软件业务(VMware):毛利率93%的“现金奶牛”

软件收入68亿(同比+17%),占总营收43%,毛利率飙到93%,运营利润率77%,全靠VMware整合得好。新推出的VCF9.0,1万家大客户里90%都买了许可,接下来两年靠安全、灾备这些增值服务,还能再挖一波增量。

3.非AI业务:U型复苏中,不碍主线狂奔

AI半导体业务Q3收入40亿(环比没涨),复苏确实慢,但不用太焦虑:宽带业务环比涨8%,算是个亮点;无线、工业业务持平,企业网络、服务器存储还在下滑。管理层说这是“U型复苏”,可能要到26年中后期才真正起色,现在虽拖点后腿,但架不住AI业务跑得太猛。

02

ASIC为什么突然火了?三大逻辑改写AI硬件格局


博通的强势,本质是ASIC赛道从“实验室技术”变成“赚钱机器”的信号。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早就在几个关键节点埋下了伏笔:

1.大模型“分家”了,ASIC的机会来了

早期大模型追求“万能”,GPU因为生态好成了首选;但现在不一样了,大模型开始“分家”——金融的专做风控,医疗的专看影像,每个行业的模型需求都不一样。这时候ASIC的定制化优势就显出来了,针对特定模型优化,算力效率比GPU高30%-50%,博通的XPU就是靠这在垂直领域抢份额。

2.巨头们算明白了“成本账”

谷歌、Meta这些公司的AI算力成本,已经占到总运营成本的25%,谁能帮他们省钱,谁就有话语权。ASIC方案能降30%-40%的单位算力成本,就拿Meta来说,用了博通XPU后,大模型推理成本直接降了35%。这可不是小数目,换成谁都会多下单。

3.1100亿订单=给增长上保险

这堆订单里,半导体业务占一半,而且AI相关的居多,还多是2-3年的长期合同。这相当于把未来1-2年的增长提前锁死了,对比那些靠季度订单“过日子”的厂商,博通这操作简直是给投资者吃定心丸。

03

接下来看什么?三个节点决定行情高度


博通现在势头正猛,但后续行情怎么走,还得盯紧这几个关键节点:

1.OpenAI100亿订单的交付:这单26年Q3要交货,要是能提前或者多交,FY26增速说不定能冲70%,估值空间直接打开。

2.XPU抢GPU的速度:目前XPU在客户AI算力里占15%,要是26年能提到25%以上,“ASIC替代”的逻辑就彻底坐实了,板块情绪能再上一个台阶。

3.非AI业务的复苏节奏:要是企业网络、服务器存储在26年Q1能回暖,就形成“AI+非AI”双驱动,盈利韧性更足。

风险也不能忽视:大客户要是砍AI预算(比如谷歌突然放缓投入),或者英伟达针对性出低价GPU,都可能给博通添乱。但短期来看,1100亿订单和技术壁垒,足够扛住这些风浪。

04

格隆汇研究院:从跟踪到验证,ASIC的机会早有信号


2023年抓AI算力行情,到2024年提示“ASIC可能成第二增长曲线”,格隆汇研究院对科技赛道的跟踪,从来不是追热点。就像对博通,我们早在2024年Q2就发现一个细节:它给TikTok定制的第二代XPU,推理速度比GPU快40%,当时就在会员专属圈子里提示“这公司值得盯”。

这次博通的爆发,再次证明科技股的机会,永远藏在“技术突破→客户买单→业绩兑现”的链条里。对投资者来说,与其纠结“谁是下一个英伟达”,不如看看博通这种“手里有订单、增长有确定性”的实干型企业——毕竟在资本市场,真金白银的业绩永远比故事靠谱。

想知道ASIC赛道还有哪些潜力股?想跟踪博通订单交付的实时动态?

扫码关注格隆汇研究院,我们用“产品跟踪→订单验证→财务建模”的全链条研究,帮你穿透市场情绪,提前锁定AI硬件的下一波机会。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