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东吴晨报0905】【行业】食品饮料【个股】亿纬锂能、伟仕佳杰、比亚迪、科士达、富创精密

2025-09-05 07:3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食品饮料:

白酒2025年中报总结

释放压力,见底可期

Q2场景冲击压力加剧,动销考验更见真章。25H1白酒板块营业总收入同比下滑0.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0.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0.9%;25Q2白酒板块营业总收入同比下滑4.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6%。宏观层面,25Q2商务场景受到显著冲击,同时个人餐饮及宴席场景也受到波及,高端、次高端用酒需求环比下台阶。25Q2社零及餐饮同比增速均较Q1回落,特别5月以来消费场景冲击加剧:1是商务场景明显萎缩,高端、次高端用酒需求趋势性承压;2是居民餐饮、宴席场景造成连带波及,中高端白酒消费受到阶段性抑制。渠道动销压力从高端、次高端向中高端、低端扩大,动销及渠道基础不够强势的产品,持续面临回款挤压。酒企层面,25Q2板块业绩增速转负,酒企加大转向力度,边际放松回款、发货要求,优先推进报表、渠道出清,以维护渠道秩序稳定、整固长期发展基础。渠道层面,25Q2高端、次高端白酒批价普遍下移,仅少数产品如国窖、青20,通过较为精细的控盘分利和库存管控操作使得批价波动相对可控。

高端酒有序降速,次高端持续出清,地产酒加速纾压。25H1白酒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滑0.3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0.9%,Q2较Q1降速明显,1是需求显著承压,2是渠道有所收缩,3是酒企着眼长期加大调控力度。25H1酒企预收余额普遍处于近两年低位,多数高端、次高端酒企表观回款增速<收入增速,显示渠道回款压力持续显现;区域酒龙头表观回款增速略好于收入增速,报表调节相对更具主动性。销售端,多数公司收入增速随表观回款加速回落,预收账款余额回落至周期性低位。收现端,伴随渠道授信支持收紧,龙头酒企收现增速与表观回款增速普遍差异不大。分板块看,二线次高端酒企自24Q2以来加强发货调控,伴随基数走低,25Q2收入同比降幅趋于收窄;高端、区域酒龙头则普遍自25Q2开始加速释放报表压力,区域酒企出清力度相对更大。

产品结构承压,净利率仍在回落。毛利率方面,25H1高端酒、次高端酒、区域酒企毛利率分别同比-0.5、-0.4、-0.3pct,产品结构与货折对毛利率均有拖累。费率方面,25H1多数酒企销售费率同比提升,其中老窖、古井、老白干酒的销售费率同比改善则与费用精细化管控有关;25H1伴随收入兑现趋弱,多数酒企管理费率同比小幅增长。利润增速方面,25H1高端(5.49%)>次高端(-3.22%)>地产酒(-24.90%),产品结构回落、动销转化不畅,酒企毛销差经历下行考验,同时规模负效应也造成影响。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出清仍是主要期待,把握出清主要矛盾以及未来业绩修复可见性主线,自下而上优先关注更早进入拐点,且增长弹性领先的酒企。参考2013~16年股价表现,白酒周期从筑底出清到向上修复的过程中,行情并非简单复制白酒上行周期高端→次高端→中高端的轮动顺序,而是自下而上优选业绩领先标的。1)周期筑底期间,以大众需求为主的中高端产品增长表现相对稳健,后续若地方提振消费政策出台,需求修复有望较快兑现。2)高端、次高端行业需求要实现爬坑修复,较大程度有赖于宏观环境走出通缩、实现复苏。并且参考复盘经验,预计本轮高端、次高端产品动销要达成量价新均衡,仍需一定的时间过程,可更多关注具备香型份额提升、全国化扩张或新品招商alpha的部分个股。推荐自下而上优选具有股息率打底、公司治理优异、有望率先轻装上阵的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业绩出清更清晰、有增量逻辑的珍酒李渡,其次关注舍得酒业酒鬼酒洋河股份;主动出清而基地市场稳固,产品结构较好,估值相对偏低且有望较早恢复增长的古井贡酒迎驾贡酒

风险提示:出清不充分和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分析师 苏铖、孙瑜)

亿纬锂能(维权)(300014)

经营拐点已至

新品开启放量,利润弹性可期

事件:25年9月2日,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成都基地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此次下线的“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经营拐点已至,后续量利双升,利润弹性可期。公司25年Q2出货27.3GWh,同环比+30%/+21%,6月产能利用率达90%,我们预计25年出货130GWh,同增60%+,26年出货有望达200GWh,同增50%+,27年仍维持高速增长。盈利方面,电池价格已触底,储能持续满产满销,随着小鹏、零跑等爆款车型放量,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此外合资材料工厂即将盈利,我们预计Q3经营大幅改善,26年随着大圆柱+大铁锂新品开启放量,海外市场大规模放量,单wh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动储业务预计贡献70亿利润,26-27年利润弹性可期。

打造差异化产品,大圆柱+大铁锂订单饱满,26年布局收获期。新品方面,公司差异化布局大圆柱+大铁锂,规划27年产能达300GWh,大圆柱26年出货预计20GWh+,其中以宝马为主,此外拓展塔塔、奔驰等客户,有望贡献100亿收入,27年预计翻倍增长;大铁锂26年出货预计40GWh,解决热复合叠片问题,下游客户订单饱满,海外基地加速布局,27年预计翻倍以上增长。固态方面,公司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25年底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26年底具备100MWh产能,在机器人、低空飞行器、AI等领域开启应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需求超预期,我们维持25年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增16%,上修公司26-27年归母净利润至75/105亿元(此前预期71/92亿元),同增59%/40%,25-27年对应PE为28x/17x/12x,考虑到公司出货高速增长,给予26年25x估值,对应目标价9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市场预期,电动车销量不及市场预期。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朱家佟)

伟仕佳杰(00856.HK)

深耕东南亚,云和AI引领数字化亚洲

投资要点

亚太领先的ICT行业解决方案商:公司成立于1991年,2002年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亚太地区领先的专注ICT行业解决方案的科技平台,是科技产品进入中国及东南亚市场的主要通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品类、一站式、全链路的信息化服务,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科技企业数智化转型,加快信息化产业数智化进程。业务涵盖企业系统、消费电子和云计算三大板块,业务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基础建设、网络安全、方案交付、移动互联、游戏娱乐、物联应用、可穿戴设备及虚拟现实产品等十二大领域,在云生态建设、IT运维服务、供应链金融、信创产业等拓展出全新版图。公司服务市场覆盖中国、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及老挝9个国家,全亚太供给87个分支机构、携手50000家渠道机构,服务19亿人群。伟仕佳杰是华为、新华三、阿里巴巴、腾讯、曙光、联想等300多家世界500强科技企业。

东南亚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助推业务稳健发展:东南亚市场深耕东南亚市场多年,在东南亚表现强劲稳健,收入占比正逐年提升,2024年东南亚地区收入同比增速接近74%,占比达到34.41%。未来,在东南亚全面部署人工智能、云服务、星链等未来科技的趋势中,预计公司的东南亚市场优势有望持续扩大。

从云计算到AI,业务规模大幅攀升:2013年公司成立云计算事业部,开始布局云计算业务。2015年开始陆续与微软、阿里云、亚马逊、华为、VMware等云厂商开展合作。2020年公司收购专注于云管理和AI智算调度运营的软件科技公司云星数据(现名佳杰云星)。在东南亚,公司作为英伟达的战略合作伙伴,助力多个重点项目落地。集团旗下佳杰云星作为华为云的软件供应商,携手华为,为科技部批准建设的9个国家级智算中心中的7个提供产品和服务。佳杰云星自主研发的AI算力管理与调度解决方案,助力南昌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杭州、宁波、天津、长春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地。2024年,公司人工智能业务收入37.8亿港元,同比增长42%。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收入为1023、1171、1334亿港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5%、14%、14%;归母净利润为13、15、18亿港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0%、22%、15%,对应PE分别为12、10、8倍。我们看好公司后续在云计算和AI领域的布局,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企业产品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分析师 王紫敬)

比亚迪(002594)

2025年8月销量点评

8月销量环比回升

继续加快高端化和出口

投资要点

8月销量37.4万辆、环比回升:比亚迪8月销37.4万辆,同环比+0.1%/+8.5%;1-8月累计销量286.4万辆,同比+23%,含海外销量62.4万辆,占比22%。结构方面,8月本土销量29.3万辆,同环比-14%/+11%,累计销量223.95万辆,同比+9%;8月海外销8万辆,同环比+157%/+0.1%,累计销量62.4万辆,同比增136%。我们预计全年销量500万辆+,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90-100万辆,同比增长128%,我们预计本土销量405万辆+,同比增5%。

纯电份额再提升、持续推进高端化和出口:8月插混乘用车销17.2万辆,同环比-22.7%/+5.4%,占比46.3%,同环比-13.7/-1.6pct,累计142.5万辆,同比+8.4%;纯电乘用车销20万辆,同环比+34.4%/+12.2%,占比53.7%,同环比+13.7pct/+1.6pct,累计140万辆,同比增39.4%。8月高端销量2.9万辆,同环比+88.9%/+10.7%,累计19.6万辆,同比+76%,我们预计全年高端车型销量35-40万辆,同比增80%+。其中,腾势8月销1.2万辆,同环比+20.1%/+5.4%,累计10.3万辆,同比+29%;仰望8月销405辆,同环比+30.6%/+19.5%,累计1747辆,同比-72%;方程豹8月销1.6万辆,同环比+233.6%/+14.7%,累计9.1万辆,同比+265%。出海方面,公司在巴西独资建设SKD/CKD工厂,泰国工厂已投产,我们预计匈牙利工厂今年底至明年Q2陆续投产。高端及海外均价高,我们预计总体ASP有望提升。

8月电池装机同增23%、外供电池持续高增:比亚迪8月电池装机23.2GWh,同环比+23%/+4%,1-8月累计装机180GWh,同增67%,受益于单车带电量提升及电池外供,我们预计全年装机290-300gwh,同比增50%。外供看,7月装机2.5gwh,同环比+186%/+1%,1-7月累计外供装机17.6gwh,同比增272%,其中小鹏6gwh、小米3.6gwh,我们预计全年外供装机30-35gwh。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450/589/710亿元(维持原值),同增12%/31%/21%,对应PE 22/17/14x,给予26年25倍PE,目标价161元,考虑公司持续推动智能化与出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市场预期,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黄细里、阮巧燕)

科士达(002518)

2025年中报点评

数据中心放量高增,光储逐步恢复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5年中报,H1营收21.6亿元,同+14.3%,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16.5%,毛利率29%,同-3pct,归母净利率11.8%,同+0.2pct;其中25Q2营收12.2亿元,同环比+15%/+29.2%,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环比+51.6%/+29.9%,毛利率28.7%,同环比-2.2/-0.7pct,归母净利率11.8%,同环比+2.9/+0.1pct。

25年数据中心业务稳健成长、26年将加速高增。公司25H1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营收13亿元,同增8%,毛利率33.4%,同-2pct,占总营收比例约60%。分结构看,我们测算金融行业占比30-40%,通信及互联网客户占比约35%,政府及轨交约10-20%,25年通信及互联网订单需求旺盛,收入占比有望超金融,25年全年有望稳健增长,我们预计数据中心增长约30%,26年为国内数据中心发展大年,需求加速释放将进一步推动业绩高增。公司AquaCube 系列 CDU 及冷板式液冷系列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可实现芯片级精准快速冷却。

25年光储充业务逐步恢复增长。25H1公司光储充业务实现营收8亿元,同+28%。1)储能业务25年陆续交付大客户前期合同及新签订单,其他户储及工商储逐步稳健增长,25年我们预计新增3亿元左右营收;2)光伏业务国内竞争激烈毛利率有所下滑,25年加速海外拓展,我们预计海外增长50-100%;3)充电桩业务25年我们预计恢复高增,实现营收3-4亿元。

费用率控制良好、经营性现金流转正。公司25年H1期间费用3亿元,同+1.6%,费用率13.7%,同-1.7pct,其中Q2期间费用1.6亿元,同环比+0.3%/+13.9%,费用率12.9%,同环比-1.9/-1.7pct;25年H1经营性净现金流1.4亿元,同比转正,+472.7%,其中Q2经营性现金流2.7亿元,同环比+1821.6%/+304.1%; 25年H1末存货10.7亿元,较年初+2.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2/11.7亿元,同增47%/41%/43%,对应PE为35/25/18x。考虑到充电桩、储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公司将充分受益高增,同时公司产品、研发、渠道上具有多方优势,盈利弹性较大,同时AIDC带来业绩弹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关税风险。

(分析师 曾朵红、郭亚男)

富创精密(688409)

业绩短期承压

看好零部件龙头平台化布局下的长期成长性

2025H1业绩承压,Q2业绩环比修复:2025H1公司实现营收17.24亿元,同比+14.4%;归母净利润为1228万元,同比-89.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2万元,同比-101.5%,业绩承压主要受产能前置布局、人才储备先行等前期投入影响,新基地折旧费用增加、人工成本上升。Q2单季营收为9.62亿元,同比+19.5%、环比+26.2%,实现快速修复;归母净利润为3443万元,同比-43.9%、环比扭亏为盈(25Q1为-2216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81万元,同比-54.0%,环比扭亏为盈。

Q2毛利率/净利率环比改善:2025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6.5%,同比+0.2pct,销售净利率为0.2%,同比-6.7pct;期间费用率为23.2%,同比+2.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2.2%/12.7%/7.0%/1.2%,分别同比+0.4pct/+1.8pct/+0.2pct/+0.3pct,管理费用提升主要系业务规模扩大,管理需求增加,人工成本增加,非流动资产折旧摊销增加,及咨询费增加所致。Q2单季销售毛利率为28.4%,环比+4.3pct;销售净利率为3.9%,同比-2.7pct,环比+8.3pct。

合同负债与现金流显著改善,订单兑现能力增强:截至2025H1末,公司合同负债为0.07亿元,同比+207.4%;存货为9.90亿元,同比+20.2%。2025H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49亿元,同比大幅改善(24H1为-1.00亿元),主要系公司持续优化经营性现金流管理,客户回款情况较好。

大客户渗透持续加深,核心部件量产加速落地: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平台化布局”,2025H1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过75%,核心客户渗透效果持续提升。期间公司精密零部件业务持续取得量产突破:匀气盘方面,螺纹斜孔匀气盘实现规模化量产,成功应用于 PEALD机台;加热匀气盘完成研发并加快客户验证进程,适配 CVD、ETCH 等核心机台;交叉孔焊接匀气盘实现量产突破,主要配套 ALD、PVD 设备。金属加热盘方面,公司已实现多型号产品自主研发并成功量产,打破海外技术壁垒,成为国内主流客户的主要供应商。

海外基地建设协同推进,Compart并购增强全球竞争力:公司持续深化属地化服务体系,已在北京、南通、沈阳、新加坡等地形成布局,其中北京工厂已成为头部客户指定重点配套基地,新加坡工厂于2024年完成认证并实现交付,属地交付能力不断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联合战略投资方收购国际品牌Compart,补强气体传输领域核心环节,完善从原材料、零部件到系统交付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25H1公司气体传输系统业务订单同比+53%,营收同比+21%,协同成效持续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仍处于平台型扩张关键期,我们基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2/4.8/6.5亿元(前值3.2/4.7/6.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动态PE为66/45/3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等。

(分析师 周尔双、李文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