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从“人工操控”到“5G智控” 通用技术沈阳机床转型背后的移动力量

2025-09-05 18:55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日趋加深,5G浪潮正以强大的融合效应为制造业带来全新变革。2025年8月25日,工信部公示的国家级5G工厂名录中,由辽宁移动携手通用技术沈阳机床打造的5G智慧工厂成功入选,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树起了可复制的“样板间”。

转型迫在眉睫,5G赋能破题

转型迫在眉睫,5G赋能破题

  作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凭借精湛的机床制造技术撑起行业脊梁,但随着数字经济加速渗透,这家老牌制造企业逐渐面临“成长的烦恼”——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的高度离散化制造难度大,制造技术覆盖面宽、专用性强,技术要求高、生产安全标准严格、资源投入大、劳动力密集等,促使企业必须主动推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转型升级,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和制造效率。

  此前,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在生产管理中存在三大瓶颈:一是人员、设备等流程数字化程度不足;二是生产运营中存在信息孤岛,互联互通程度不够;三是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能力薄弱。以上种种,让企业意识到——必须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推进生产制造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

5G专网筑基,数据安全优先

5G专网筑基,数据安全优先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靶心。”辽宁移动工业组组长张宇介绍,为了让5G技术真正适配机床制造的“重场景、高要求”,团队用3个月时间扎根车间,逐台设备摸参数、逐道工序查需求,最终拿出了“专网+平台+场景”的定制化方案。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辽宁移动采用“UPF下沉”技术,在厂区部署专属5G网络。“简单说,就是把数据处理的‘关口’设在园区内,生产数据不用上传公网,既保证了传输速度,又守住了数据安全。”张宇说。还有5GC控制面采用主备模式,充分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目前,该专网已实现全厂区信号覆盖,为后续应用落地筑牢了“数字底座”。

平台赋能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在平台支撑层面,基于5G网络的“辽企慧”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项目的核心支撑。该平台将分散在各系统的数据“汇流成河”,通过数据采集、建模分析、故障告警、反向控制等功能,与企业现有的SAP、MES、PLM等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提供大数据分析、AI模型算法等高级服务,赋能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

  项目通过“1张5G工业专网+1个数字化赋能平台+N个应用场景”的“1+1+N”架构,为通用技术沈阳机床提供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

  5G运车台改造:通过传感装置实现生产设备数据的实时解析和高速上传,平台完成瞬时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推动生产效率提升300%以上;

  5G智慧安防:通过AI算法实现工厂重点区域明火、吸烟等场景的快速识别和报警,安全生产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

  5G智慧能耗管理:利用智慧电表及工业网关,基于5G网络实时采集能耗数据,精准分析企业用能现状,通过“能耗驾驶舱”实现智慧化管理,车间月能耗降低约15%;

  5G智慧照明管理:通过加装传感器,运用物联网技术、电力载波通信等技术,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车间灯光利用率提升约10%,照明时长月均降低12%;

  5G数据采集:基于5G专网和工业智能网关,实时采集数控机床数据并通过5G传输,设备生产效率提高10%,人员管理成本降低8%,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设备管理水平。

  这些成效不仅让通用技术沈阳机床的生产模式从“人工主导”转向“智能驱动”,更让其成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标杆,未来将向通用技术集团及省内其他制造企业复制经验。

  从“经验驱动”到“智能决策”,通用技术沈阳机床的转型故事,正是5G技术赋能传统制造的生动缩影。未来,辽宁移动将继续深化与通用技术沈阳机床的合作,不断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依托辽企慧平台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强劲数字动能,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贡献辽宁智慧。

校对:曹思洋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