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拼多多千亿元营收光环下的隐忧:增速放缓、利润下滑与未来挑战

2025-09-05 18:05

近日,拼多多集团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达1040亿元,再次单季突破千亿关口。

然而,对比两份营收破千亿元的季报数据可见,拼多多的增长动能正显著减弱。净利润同比下滑5%,GAAP经营利润同比降幅达21%,叠加国际业务转型阵痛与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拼多多这家电商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增长动能衰减

对比财报数据,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1040亿元的营收规模,较2024年四季度的1106亿元,同比增速已从2024年四季度的24%大幅放缓至7%。

该季度拼多多非GAAP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滑5%,尽管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224亿元,但这一盈利表现主要依赖销售费用控制而非营收质量提升——当季销售营销费用272.1亿元,同比增长仅4.5%,较一季度43%的增速大幅放缓,而一般及行政费用甚至同比下降17%至15.3亿元。

收入方面,作为营收主力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收比重达53.6%;而交易服务收入483亿元,同比仅增长0.7%,增速较2024年四季度的33%断崖式下跌。

与行业对比来看,拼多多的增长放缓更为明显。据财报,其主要竞争对手仍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京东同期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创下近三年同比增速新高;美团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即便是面临即时零售投入压力的阿里巴巴,营收也实现2%的正增长。

现金流状况同样凸显经营压力。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216.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38亿元大幅下降51%,主要因净利润下降和营运资本变化所致。尽管公司现金储备充裕,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合计达3871亿元,但这一储备主要来自前期盈利积累,而非当期经营活动的强劲支撑,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Temu的高增长神话褪色

Temu作为拼多多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曾为拼多多首次营收破千亿提供了关键支撑。但2025年二季度,这一业务的增长轨迹发生显著变化,从规模扩张转向模式调整,带来一系列财务挑战。

美国市场政策变化成为Temu转型的直接导火索。2025年5月2日,美国政府正式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货值小包商品免税优惠,规定通过国际邮政网络以外方式寄送的800美元以下商品需缴纳全额关税,邮政渠道商品则需缴纳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6月1日后增至50美元)。

这一政策直接冲击Temu依赖的“小额包邮”模式,此前该模式下,低价商品可通过免税政策维持微薄利润。东莞市政府发布的行业分析显示,新规实施后,跨境电商卖家可能需要为原本免税的货物缴纳10%-60%的关税,清关速度不稳定及查验风险也显著增加。

为应对政策冲击,Temu在2025年二季度加速推进从全托管模式向半托管模式的转型。但模式转型直接导致变现率下降——由于物流责任转移至商家,平台收取的交易服务费比例降低,进而拖累拼多多整体交易服务收入。

开源证券指出,Temu受关税不确定性影响调整商业模式,或是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9.4个百分点的重要原因。

与竞争对手相比,Temu的转型阵痛更为明显。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2025年二季度实现收入347.41亿元,同比增长19%,并已实现经调整EBITA盈利0.59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7.06亿元,显示出更强的盈利韧性。

而Temu尽管未单独披露盈利数据,但其对拼多多整体利润的拖累已显而易见——在营收微增7%的情况下,拼多多净利润同比下降5%,反映出国际业务的成本压力正持续传导至集团层面。

补贴战与生态投入的双重挤压

在国际业务增长放缓的同时,拼多多国内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显著加剧。一方面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重兵投入,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在用户时长和交易转化上的持续分流。为维持市场份额,拼多多不得不加大生态投入,导致成本攀升与利润承压。

2025年二季度,国内电商行业的即时零售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阿里巴巴在该季度投入100亿-200亿元用于"淘宝闪购"及即时零售业务,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增长62.8%,达531.78亿元。

这一策略直接冲击拼多多的下沉市场基本盘,尽管拼多多未直接参与即时零售价格战,但美团、京东等竞争对手的资源倾斜,导致用户注意力和消费预算被分流。

财报显示,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实施的“千亿扶持”计划直接推高成本36%,主要用于农产区、产业带商家补贴及“电商西进”战略,以激活偏远地区消费潜力。

拼多多董事长陈磊承认“2025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发生迅速变化”,暗示公司在商家补贴与收入增长之间面临艰难平衡。

财务结构隐忧

拼多多两次营收突破千亿元的财务数据对比,揭示出更深层次的盈利质量问题。

2024年四季度,拼多多在营收破千亿元的同时,实现非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17%,主要得益于Temu全托管模式下高毛利商品占比提升;而2025年二季度,在相同营收规模下,净利润同比下降5%,反映出盈利基础的弱化。

为缓解利润压力,拼多多在2025年二季度采取了一系列降本措施,包括将营销费用率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至26.2%,环比降低8.7个百分点,以及削减17%的一般及行政费用。研发费用则需持续增长以应对技术竞争,该季度23.5%的研发费用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显示费用结构正被迫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26.8亿元,同比下降4%,而GAAP经营利润同比降幅达21%,显著大于净利润降幅。

拼多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实现单季营收破千亿元,但透过数据表象可见,公司正站在关键的战略十字路口:短期增长动能减弱,长期转型尚未见效;国际业务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盈利质量有所下滑,成本压力持续高企。

对于中国电商行业而言,拼多多的困境具有行业代表性——在流量红利耗尽、全球贸易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是所有平台型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拼多多的探索与试错,将为行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参考,其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国报道财经组

图片:网络

编辑:刘雪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