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5 15:02
作者 | 天风医药杨松团队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近期,天风医药杨松团队复盘了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十年发展,从无到有,从仿制跟随到全球参与……如今,中国创新药在数量(临床数量)、质量(FIC临床占比)、技术(同靶点国产分子上市时间)上均有明显突破。杨松团队认为,完整齐全产业链的加持、CXO的蓬勃发展、明显的工程师红利、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和研发大力投入,均为创新药发展提供热土。
本文节选自其7月22日发布的《创新药深度研究 | 一文读懂中国创新药投资》,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产业。
01
数量突破
中国企业自研创新药数量已位居第一;热门靶点管线中国占比已超过一半,截至2025年6月已突破60%。
医药魔方,天风证券研究所
insight数据库,天风证券研究所
02
质量突破
FIC分子在全球范围内占比升至第二,仅次于美国。
2015年中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FIC创新药只有9个,占比不足10%,而到了2024年有120个,中国在源头创新药品研发上的潜力不断释放。从现有FIC(同类首创,First-in-Class,FIC)管线看,中国FIC管线占全球比重已达24%,仅次于美国,研发的“真创新”含金量持续提升。
医药魔方,天风证券研究所
03
技术突破
中外上市差距持续缩短,已经能看到FIC药物率先上市。相同分子,中美首次获批分子时间差减少。
2015年之前,“药品滞后”现象非常明显,对于同一个创新药研发赛道,中美首个药品上市时间差在8年左右,依库珠单抗、丁苯那嗪、氨己烯酸等FIC新药甚至在美国上市10年后才在中国获批。
2015年之后,随着政策改革以及中国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中美药品上市时间差距已缩短至2年以内。
相同赛道,美国首个药品获批时间与中国首个原研药品获批时间的差距也由12年左右缩短至3年以内。PD-1/VEGF、EGFR ADC等FIC新药在中国首发,极大提高了中国创新药的可及性。
04
产业链优势
1.从实体类到服务类,配套产业齐全。
实体领域,中国是全球核苷酸最大生产市场,多肽药形成完整产业链,培养基等领域国产替代潜力大;在质量控制和仓储运输领域,冷链及物流、国际贸易网络进一步增强了创新药相关配套产业的活力;服务领域,中国工程师资源优势显著,研发外包需求向中国持续转移,药明康德等头部企业实力强劲,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增速近30%。
2.CXO的发展为创新药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能力。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版图中加速崛起,临床开发和制造领域的优势明显。麦肯锡在《China Biopharma Outlook 2028》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在临床开发领域的优势,已使其成为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药明康德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3.年轻化、规模化的工程师红利带来长足的效率优势。
中国在医药工程师资源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表现为规模大、成本低、年龄轻三大特征。
规模上,据CSET统计,中国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在2004年前后反超美国,并一路领先,根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博士人数约为美国的两倍,除此之外,中国博士教育的质量也在持续提升。
成本上,中国医药工程师的年薪仅为美国的1/3-1/2;年龄上,中国比美国年轻近10岁。
4.研发持续发力,带动创新药蓬勃增长。
基础研究持续发力。从发表论文数量看,中国生物科学及医学相关论文产出快速提升,已经成为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生物科学及医学论文产出国:2015-2020年中国生物医学领域论文发表数量以14.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攀升,2020年发表量达近29万篇。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Wind数据显示,生物医药企业(A+H,包括传统制药及创新药企业)2016年整体研发费用为192亿元,2024年已经增长至1190.4亿元,CAGR达29.8%。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创新药提供坚实的基础。
Pubmed,《构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系列报告第二篇:推动基础研究,激活创新源头》,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05
国际化进程
1.全球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的BD,中国有关的项目数量突破25%;
2.超90%头部MNC已BD中国管线。2015-2025年间,头部MNC都在积极与中国创新药企开展BD交易,取得相关药物在全球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中国已成为头部MNC重要的BD来源。根据DealForma数据,2024年,跨国企业引进的创新药中,已有31%的产品来自中国。
3.交易项目持续多元化。中国的License-out交易创新药品种日益多样化。从最初的化药、抗体类药物,到细胞基因疗法、小核酸药物和治疗性疫苗,交易内容逐步扩展。特别是在2024年,抗体类药物占比达37%,其中抗体偶联药物(ADC)License-out交易数量为20笔,与2023年持平,总交易金额达102.4亿美元,占所有License-out交易金额的20%。此外,小核酸药物在2024年取得显著进展,达成了2笔重磅交易,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
医药魔方,天风证券研究所
4.国际多中心临床仍有待提高。2015-2024年期间,中国企业在全球开展的临床试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404项上升至2024年的1903项,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8%。其中,在中国内地开展的单中心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占比较高,2024年分别占比36.2%和53.8%。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的临床试验占比较低,整体占比约为10%。
5.2024年18款国产药在欧美获批。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持续突破,美国市占率第一。泽布替尼2025Q1全球销售额为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2025Q1泽布替尼在美国的销售额占其和同类BTK抑制剂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在美国销售总额的35.21%左右,超越伊布替尼的33.08%,成功跃居第一。从2024Q1到2025Q1,泽布替尼在BTK抑制剂中的市场占比提升超10%,迅速实现市场扩张。
06
国内市场
1.审批持续加速,赋能创新药商业化。
2024年,中国创新药从上市申请到获批的平均时长较整体药品缩短57天,其中,获得优先审评的创新药比创新药整体的平均时长再压缩189天,审评审批速度显著提升。
2.医保准入越发重要,对创新药支付增长快。
中国创新药商业化进程与医保准入政策的绑定程度持续加深。2021-2024年医保谈判成功的创新药中,接近90%在获批上市2年内即进入医保目录,远高于2019年(43%)和2020年(57%),实现跨越式增长。
医药魔方,国家医保局官网,温州市医保局官网,央视新闻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3.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产创新药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015-2024年,中国企业研发的创新药市场份额从18.7%提升至27.8%,实现对外资药企主导地位的实质性突破。 随着商业化体系日趋成熟,中国企业通过医保谈判机制加速创新药的市场准入,并借助DTP(Direct-to-Patient)药房等多元化渠道实现快速放量。随着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在NDA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国产创新药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