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石油联手宁德时代,国家队加速布局储能产业

2025-09-05 13:04

(来源:储能早知道)

  提示:点点关注不迷路,每天分享储能热点。

  编者按:近日,一家注册资本7700万元的新能源技术公司在济南悄然成立,背后站着两位重量级股东——传统能源巨头中石油与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开启了央企与民企在储能领域深度合作的新篇章。

中石油集团济柴动力与宁德时代近期合资成立了中石油济柴时代(山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石油持股60%,宁德时代持股40%。

  这家新公司的诞生是“国家队”加速进军储能领域的最新迹象。不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大唐、中国移动等多家央国企也都在积极布局储能业务,推动行业生态发生明显改变。

01 合资企业落地

  中石油济柴时代(山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落地济南长清区,注册资本达7700万元。

  该公司由中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控股60%,宁德时代参股40%,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制造与销售等多个领域。

  新公司计划在山东济南新建一条**年产能为3GWh的大型储能系统预制舱总装线**,并在江苏苏州设立分公司,配套建设电箱生产装置和变流器生产设备。

  宁德时代作为中石油一级储能电池供应商,将为济柴时代供应储能电芯。两大生产基地将实现“南北联动、技术互补”的战略布局。

02 深度布局储能,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宁德时代与中石油的合作早有渊源。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已经三次中标中石油济柴液冷电池系统及电芯采购项目。

  作为全球锂电巨头,宁德时代在储能电芯出货量方面常年排名第一。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以超50GWh的出货量稳居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全球市场出货榜首。

  然而,在储能系统出货排名中,宁德时代相对落后。通过与中石油等央国企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可进一步扩大在储能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

  对中石油而言,借助宁德时代在储能行业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可深度布局储能业务,切入新能源赛道,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03 油田储能市场

  油气生产是一个常常为人所忽视却正在异军突起的储能细分市场。

  野外油田传统的电源设备是柴油机,现在储能设备可以有效替代,市场非常广阔。中石油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的广袨油田,这成为储能产业又一个竞逐领域。

  2025年7月18日,国内**首个移动储能动力钻井平台**在辽宁盘锦成功投用。该平台核心设备由济柴动力提供,包括3.34MW移动储能舱、高性能储能逆变单元等。

  运行期间,该平台日均发电超4000度,助力2口井完钻,6个电池舱累计放电达23万度,单井作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吨。

04 中石油的储能蓝图

  济柴动力只是中石油储能蓝图的一部分。在“双碳”目标与风光大基地建设推动下,**新能源已成为中石油五大核心战略之一**。

  中石油提出“双碳三新”战略——即双碳引领,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十三五”以来,中石油已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全面落子。

  中石油旗下勘探院正在突破钛酸锂、磷酸铁锂、钠离子、水系锌离子电池等材料与器件技术,开发出耐-40~60℃宽温储能电池模组。

  此外,中石油不仅自建储能产能,更通过产业投资加速布局。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100亿元的昆仑资本,已成为中石油的“新能源猎手”。

  昆仑资本在储能、光伏、充电、材料等领域完成一系列重磅投资,入股**液流电池头部企业星辰新能**,工商储PCS龙头恩玖科技等多家企业。

05 国家队全面进军

  中石油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只是众多央企加速布局储能业务的典型案例。

  在“三桶油”中,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在储能领域有所布局。今年8月,**中石化注册成立了中石化(天津)销售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其中包含储能技术服务等业务。

  更多的央企也在涌入储能行业。今年3月,中国大唐旗下上市公司大唐发电与张家口投资建设集团成立了大唐建投(阳原)储能开发有限公司。

  2024年2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亿人民币,由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共同持股。

  甚至非能源主业的央企也在入局储能行业。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能源科技公司在2025年3月的储能大会上一次性展出了30多款储能产品。

06 储能行业前景

  众多央企加速布局储能业务,一方面表明储能依旧是颇有前景的行业之一,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行业生态将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年均增速超130%,“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新型储能正逐步演进为以独立主体身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为储能企业提供了清晰稳定的市场参与预期。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年均增速超过130%。

  这个市场规模吸引了不仅仅是中石油和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还有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大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一大批“国家队”选手。

  随着电力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将在电力系统调峰、电力保供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央国企通常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民营企业在市场敏感度、运营效率、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一位西北电力系统资深人士表示,双方优势互补将加速储能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