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石油“双400亿”组合拳,能源领域风云再起

2025-09-04 20:09

(来源:企业观察报)

转自:企业观察报

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连发两则重磅公告,一方面宣布拟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总额约402.65亿元,另一方面披露了高达400.16亿元的储气库资产收购计划。这一“分红+收购”的组合动作,既展现了公司对股东的慷慨回报,也凸显了其在天然气产业链上的战略布局。

01

逆势派息400亿

根据中国石油公布的2025年半年度A股利润分配方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2元(含税)。截至2025年6月30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183,020,977,818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02.65亿元(含税),其中A股现金红利人民币356.23亿元(含税)。

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石油对股东利益的重视。尽管2025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均价同比下跌14.5%,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降至71.87美元/桶,但中国石油仍通过优化生产经营、推进炼化转型、拓展新能源业务等举措,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亿元,为分红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历史数据看,中国石油的分红政策一直较为稳定。2024年,公司中期派息每股0.22元,末期派息每股0.25元;2023年中期派息每股0.21元,末期派息每股0.23元。此次中期派息每股0.22元,延续了公司一贯的分红风格,也为股东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回报。此次派息率达47.9%,以6月末股价计算A股年化股息收益率达5.1%,H股年化股息收益率7.1%。以6月末股价计算A股年化股息收益率达5.1%,H股年化股息收益率7.1%。

“分红是上市公司回馈股东的重要方式,中国石油此次大手笔分红,不仅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彰显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一位长期关注能源板块的分析师表示。

02

强化天然气产业链

在派发巨额分红的同时,中国石油还宣布了一项重大收购计划。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拟与相关合资方分别以现金出资,新设三家由太湖公司控股的合资公司。新设合资公司拟出资99.95亿元、170.66亿元及129.55亿元,分别收购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新疆油田储气库公司、相国寺储气库公司及辽河油田储气库公司100%股权,合计出资400.16亿元,以持有相关储气库资产。

储气库是天然气产运储销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承担着削峰填谷、保障供应的重要职能。中国石油此次收购的三家储气库公司,拥有丰富的储气库资源和成熟的运营经验。交易完成后,中国石油将新增109.7亿方储气库工作气量,形成与天然气销量相匹配的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储气库就像天然气的‘粮仓’,在需求高峰时释放库存,在供应过剩时注入储存,对于保障天然气产业链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收购不仅有助于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减少与集团公司的关联交易(根据2024年数据测算,可降低关联交易46亿元),还能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天然气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从市场影响来看,这次收购行动引起了行业内的高度关注。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石油的收购行动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天然气市场的领先地位,提升行业的集中度。对于上下游企业而言,与中国石油的合作可能会更加紧密,市场格局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这也为其它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使它们更加重视天然气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从行业趋势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石油此次布局储气库,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为未来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从产量增长到产业链延伸

此次收购的背景,是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的快速发展的需要。2025年上半年,公司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68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3.8%,天然气产量和油气当量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在国内市场,公司销售天然气119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2%,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市场份额提高2.1个百分点。公司不断完善全球贸易网络体系,统筹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产业链降本增效。上半年,中国石油车用LNG销量同比增长58.9%,充换电量同比增长213%,非油业务利润同比增长5.5%。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石油通过收购储气库资产,不仅强化了产业链上游的储气能力,也为下游销售业务提供了更稳定的供应保障。”一位业内专家分析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10.8%,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完善新能源业务布局,加快推进塔里木上库光伏、青海格尔木风电、吉林昂格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70.0%;全产业链协同推进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业务,注入二氧化碳130.5万吨,实现驱油30万吨,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856.9亿元,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举措不仅符合国家“双碳”目标,也为公司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04

打造“三增长曲线”

面对能源转型的挑战,中国石油提出了打造“三增长曲线”的战略目标。第一条增长曲线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油气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第二条增长曲线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三条增长曲线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优势。

在传统产业方面,中国石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采收率、推进炼化转型等举措,巩固了油气业务的领先地位。在新兴产业方面,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加快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在未来产业方面,公司超前布局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抢占未来能源发展的制高点。

此次400亿分红和400亿收购,正是中国石油战略升级的重要体现。通过分红回馈股东,公司增强了市场信心;通过收购储气库资产,公司优化了资产结构,提升了天然气产业链的竞争力。未来,随着“三增长曲线”的逐步落地,中国石油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05

市场普遍看好

中国石油的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多家机构发布研报,对中国石油的未来发展表示看好。

“中国石油此次分红和收购,彰显了公司的实力和战略眼光。”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分红回馈股东,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收购储气库资产,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未来,随着油气产量增长、炼化转型推进、新能源业务拓展,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对于中石油的“双400亿”动作,市场观点呈现分化。短期来看,国际油价下行压力仍存。捷诚能源首席分析师闫建涛指出,2025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计在70美元/桶附近,但45美元/桶的下行风险贯穿全年。高盛集团最新报告预计,到2026年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降至每桶50美元区间低位。

然而,长期视角下,中石油的战略布局获得多数机构认可。有机构研报称,公司“低成本开发+一体化布局+新能源转型”的三重优势,使其在行业低谷期仍能保持盈利韧性。

“中石油的‘双400亿’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公司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缩影。”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在“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双重约束下,能源企业必须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而中石油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

微信公众号:cneoguo(企观国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中心7号楼7层

电话:010-68719177   15128652400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