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4 18:46
这几天又来了一个新现象——互联网巨头的战火从外卖平台烧向了线下。京东、盒马、美团相继押注“硬折扣”业态,京东在宿迁开4家折扣店,盒马更名“超盒算NB”并开设17家新店,美团线下“快乐猴”首店开业即爆单。
为什么要“卷”线下折扣店?
经过多年厮杀,外卖用户流量已经见顶,外卖领域的激战更多是存量市场的争夺。财报显示,三家大厂的2025年Q2利润方面,均不及预期。从市场期望看,他们需要新的故事提振股价。
更务实地看,线下社区小店高频、刚需的属性,能直接触达下沉市场用户,弥补线上覆盖盲区。京东宿迁四店单日30万人次客流,就印证了线下流量的爆发力。
目前,拼多多“快团团”等社交电商已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若其余大厂不及时切入线下折扣,可能面临未来流量增长极被新势力截流的风险。
况且,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消费者购物时理性度也不断攀升,更具性价比的购买策略更受青睐。这意味着,高性价比产品更容易夺取市场份额。一个可见的例子是,2009年,以平台商品为核心的优衣库老板,成为了日本首富。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增长8.2%。但聚焦中国市场,其渗透率仅为8%——与德国(42%)、日本(31%)的成熟市场相比,增长空间尤为显著。 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硬折扣业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6%,远超大卖场的2.5%,甚至略高于便利店的5.5%,很有潜力。
如何“卷”赢线下折扣店?
打造自有品牌成为了几家厂商的共同选择。
此前,德国奥乐齐就以90%自有品牌占比,成为了硬折扣商超的佼佼者,并让其具备了持续盈利的能力。
从三家大厂看,盒马“超盒算NB”60%自有商品占比、京东与源头工厂直采打造自有品牌、美团“快乐猴”聚焦千余SKU和24小时工厂直供,将单品成本压至极致。
有业内人士认为,硬折扣以自有品牌的研发和生产为核心能力,可以在存量市场中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且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线下硬折扣业态由于面积小开店速度更快,有利于大量开店并与线上平台形成协同发展即时零售业务。
具体看,京东“京东秒送”以折扣超市为仓配基地,能整合其冷链物流;阿里将盒马NB接入淘宝88VIP体系,首页设置一级入口,联动饿了么配送资源;美团通过“快乐猴”补全“美团闪购”的实体支点。
从成本来看,这样的布局方式还能带来更多优势。
比如,线下折扣店将单品数量压缩至1200-1500个,物美超值控制在1500个以内,聚焦高频刚需商品。对比传统超市上万个SKU的庞杂体系,精简策略带来单品类采购量激增,议价能力将大幅提升。
同时,前端还能以大数据指导工厂反向定制爆品,中台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库存与动线,后端打通产地工厂直连,剔除冗余分销层级,这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
不过,长期看,线下“硬折扣”会不会是“一阵风”?
个人理解,这要看各家大厂在资金效率、运营效率、采购精度和定价规则上是否能高度协同,让各方得利:如果一些企业只是借“折扣化改造”名义,一味压低供应商采购价格,导致供应链关系不稳定,这类模式将难以持续。
总之,当下消费者正在从对品牌光环的盲目追逐中“祛魅”,转向“既要价格穿透力,又要品质底线感”的理性精明消费。
零售行业也正在进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多元业态互补发展的新阶段。这场竞争不只是关于价格,而是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能力与精细化运营的全面较量。
谁更能真正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低价不低质”,谁就能在未来的零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