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青岛党政一把手密集走访多家省属国有企业!有何最新部署?

2025-09-04 17:42

青岛主动对接山东省内城市和省属国企合作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是在当前经济承压寻求更多实际支持、尤其是能尽快形成实物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在国家层面“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下,加速青岛都市圈一体化进程。

内容来源 | 青记

这段时间,青岛党政一把手进行了密集走访。

这其中,有两站尤为特殊。

8月27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率队赴潍坊市对接青岛都市圈建设及青潍同城化推进工作,并出席两市座谈会。

再往前,8月22日,青岛市长任刚在济南走访了四家省属国有企业,分别为山东海洋集团、山东发展集团、省新动能基金公司、山东高速集团。

作为全省经济龙头,青岛近些年的外出考察多是到省外经济更发达、科技创新更突出的城市,如上海、深圳、成都以及央企、高校资源密集的北京。

而此次由青岛市委书记带队赴潍坊对接考察,在以往并不多见。

同样,相比于青岛近年积极对接央企合作,此次青岛市长赴济南对接省属国企合作也非常少见。

分析来看,青岛主动对接省内城市和省属国企合作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是在当前经济承压寻求更多实际支持、尤其是能尽快形成实物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在国家层面“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下,加速青岛都市圈一体化进程。

目前来看,在山东省级层面协调下,青岛争取省属企业支持相对容易。

就在9月2日下午,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会见了山东黄金集团董事长张晓海一行。青岛市政府与山东黄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青岛自贸片区、西海岸新区、山东黄金贸易集团三方签署青岛贸易总部项目合作协议。

显然,山东黄金贸易集团青岛贸易总部项目背后是实打实的外贸数据。

山东黄金集团今年首次杀进世界500强,这几年增长迅猛。根据其2024年报显示,山东黄金集团实现营收2501.22亿元,同比大增633.39亿元,增幅达到33.91%。

这其中,山东黄金集团的大宗商品贸易板块构建了上海贸易总部,赤峰、青岛、海南、苏州、济南等多个区域性总部的产业发展管理格局,形成了内贸遍布全国,外贸涵盖亚、非、欧、美等大洲的贸易物流供应格局,与国内外大型矿山、冶炼企业、国际巨头贸易商保持业务合作交流。

不过,从工商信息来看,山东黄金集团的大宗贸易板块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济南,分别由山东黄金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山东黄金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两家公司营收分别达到474.12亿元(2023年)和576.74亿元。

相对于省属国企的支持,包括青岛都市圈和济南都市圈在内的山东省内区域一体化一直都是老大难。

今年伊始,山东省级层面将“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列为2025年度10项重点改革之一,但至今仍未见济南与青岛两地党政代表团的走访,也未见相关机制落地。

这里面有客观原因,比如济青两地距离超过350公里,在全国经济大省的双核城市中是最远的,其他双核距离大多在200公里左右,早已实现一小时通勤。

更多还是山东省级层面长期左右摇摆、省直部门支持国家战略落地不积极的主观原因。比如,从重磅押宝“强省会”济南,到又提出“强龙头”青岛,山东对青岛和济南定位、支持政策摇摆不定,缺乏培育超级大城市的有力对策;再比如,早在2021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西海岸新区均衡布局,引导省、市属基础教育名校在西海岸新区设立分校”列入具体实施举措,但至今未见省教育厅直属的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省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

当然,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本身的发展也有各自的问题。

不管如何,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作为山东省”双核"的济南与青岛,本应是驱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但事实却正相反。

从GDP增幅看,过去五年,济南与青岛GDP增幅分别为33.4%、34.83%,不仅均低于全省水平,在全省也排名靠后。

将范围扩大至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2020年-2024年,两大都市圈GDP总和占全省的比重从42.92%下降至42.09%,同样低于全省经济增长。

放到全国经济发达省份来看,山东“双核”的首位度明显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

考虑到济青距离超过350公里、产业层面缺乏合作基础的现实,青岛与济南双核协同,关键是把沿线的淄博和潍坊带上,相当于至少先让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的区域一体化成为现实。

根据批复的济青都市圈范围,济南都市圈包括淄博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四区,青岛都市圈包括潍坊高密、诸城两市。

从近年的动作看,淄博和青岛的来往也愈加频繁。

如今年5月、7月,淄博市委书记、市长接连带队到城阳对接产业帮扶工作;此前,2022年4月,淄博党政“一把手”率考察团到青岛学习考察。

实际上,在全国,如一体化程度很高的杭州、宁波已将双城协作范围扩大到杭州、绍兴、宁波三城协作。

8月14日,杭州、宁波、绍兴首次举行唱好杭甬“双城记”第四次市级联席会议,标志着杭甬“双城记”迎来实质性扩容,覆盖杭州、宁波、绍兴三市。

当天,杭州与绍兴签署《深化同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同打造湾区同城新典范、未来城市新样板”目标;而在今年3月,宁波与绍兴也签署了《共促创新合作新高地共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共创世界级湾区创新合作新高地”的定位。

随着杭绍甬加速迈向一体化,以三市为核心的杭州湾区域正以核心城市产业外溢,推动湾区经济能级持续提升。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杭绍甬三市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营收占浙江全省近70%,且三市分工各不相同,其中杭州优势在设计环节、绍兴优势在制造与封装、宁波优势在材料和设备制造等,在协同分工中产业外溢效应持续显现。

同样,对于山东,对于济青双核、都市圈一体化来说,最关键的还是优势产业的集聚与分工。

但从现状来看,山东在产业集群培育上不注重区域融合、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严重等问题仍然突出。最典型的是山东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表现上,除了青岛(4个)、潍坊(3个)、烟台(1个),其他城市都为零。

要知道,在去年公布的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跨区域协作集群达到26个,占比超过七成。

可以说,强化产业跨区域融合协作,已成为城市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选项。

从产业和区域格局演变来看,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奇点时刻,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都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马太效应。

对于山东来说,一个基本常识是,在一个区域大分化、赢者通吃的时代,一定要打造一两个全国范围内科创高地、一两条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一两家世界一流企业,因为这是要与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高地、产业集群和一流企业去争夺人才和发展机遇。

从现在开始,一步落后,很可能就是步步落后。

(原文标题《青岛党政一把手,接连两次罕见举动》)

主     编:周   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