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4 14:40
(来源:华银战略观察家)
“
在近期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中信银行行长芦苇直言,“目前,我行已经摒弃规模情结,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并进一步强调,“不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的增长。”
2023年4月份,建设银行内部曾召开全行会议,重点提出全行要放下规模情结,不以规模论英雄,要追求高质量发展,致力于长期的行稳致远。
2024年6月,建设银行股东大会,董事长张金良再次强调,“加快摒弃规模情结,聚焦五大财务要素全面发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清理手工补息、资金空转等不合理市场行为。”
浙商银行坚持不挣快钱、不走“垒大户”的老路,在2025年半年中重申:“坚决摒弃规模情结。”
新网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写到:“坚决贯彻国家政策导向,在经营管理中坚持长期主义、审慎原则,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保持资产规模整体恒定。”
民生银行和渤海银行虽然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却用数据阐释了什么叫行动力。
2025年6月末截止,民生银行资产规模77689.2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60.48亿元,降幅0.59%;负债规模70666.0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17.92亿元,降幅1.28%。
2025年6月末截止,渤海银行延续“缩表”趋势,资产规模18238.0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00.4亿元,降幅1.09%;负债规模17104.86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32.31亿元,降幅1.34%。
有分析认为,银行不再痴迷于规模扩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来自监管的压力。
2024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优化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方式,从“看存贷增速”改成“看实际收入”,挤干数据水分,让商业银行摒弃“规模情结“,并强调要规范资金空转、手工补息等不合理行为。
另一方面,规模扩张的效果在减弱。
伴随着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存量竞争成为主旋律,尤其叠加净息差持续收窄等因素,银行若还执意贪大求快上规模、壮块头,非但不能带来收益正向反馈,反而可能陷入“内卷”和过度风险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