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4 15:09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随着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收官,中国航空运输业呈现出鲜明的“冰火两重天”格局。民营上市航司凭借灵活的运营策略和成本控制能力,全线实现盈利;而国有三大航则仍在亏损,亏损同比有所收窄。这一分化格局,不仅揭示了航司间的结构性差异,也预示着民航业在经历深度调整后,正迎来行业重塑。
业绩分化显著:民企全线盈利,国企艰难减亏
2025年上半年,航空业整体在油价下跌带来的成本缓解下,盈利能力同比有所改善,但复苏进程并不均衡。数据显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三大国有上市航司虽均实现营收同比增长,但净亏损合计近48亿元,仍在为走出亏损而努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航司阵营则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海南航空成功扭亏为盈,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华夏航空均实现盈利。其中,吉祥航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0.67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3.29%。春秋航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04亿元,同比增长4.35%;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下降14.11%;基本每股收益1.2元/股。华夏航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10亿元,同比增长12.41%;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858.95%,华夏航空净利润同比激增超过8倍。民营航司全线盈利的亮眼表现,展现了其在市场变化中的强大适应性和盈利韧性。
东方IC
机队结构差异成关键,灵活性与成本控制成胜负手
对于业绩恢复的显著差异,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核心原因在于航司机队结构的根本不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郭佳指出,国有三大航机队结构复杂,宽体机占比高,在国际航线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高成本的宽体机运营成为其盈利恢复的主要拖累。而民营航司机队规模相对精简,能够更积极地控制成本,更灵活地调整战略方向,从而更快地实现盈利修复。
航司多措并举谋未来
作为全年业绩的关键窗口,2025年暑运(7—8月)数据喜人。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47亿人次,日均237万人次,同比增长3.6%,并在8月15日创下历史新高。然而,繁荣的景象背后,“量升价降”的隐忧却如影随形。多家航司在业绩说明会上坦言,暑运期间客运量与客座率虽同比提升,但票价水平有所下滑,导致客运利润与去年相比差距明显。
面对“量升价降”的困局,2025年8月,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牵头编制的《航空客运自律公约》正式发布,为行业协同、稳定价格提供了指引。
中国国航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配合反内卷要求,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并看好“金九银十”及后续冬春航季的市场机会。南方航空则计划通过优化销售节奏、丰富客源结构、抢抓货运旺季等多措并举提升效益。吉祥航空等民营航司也纷纷表态,将持续优化成本结构与航线网络布局。
可以预见,民航业的竞争逻辑正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对枢纽资源、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的综合比拼。那些能够率先走出困局的航司,将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