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4 07:15
本报讯 9月3日,沪指稳守3800点,游戏、光伏、CPO等少数板块逆势活跃。高盛研判反弹未止,2.5万亿元居民储蓄随时“搬家”;科创创业50指数年内涨逾四成,双创ETF借势狂飙。结构性调整是“倒车接人”吗?市场正屏息等待下一根K线给出答案。
A股“牛回头”行情再现?
昨日,A股市场迎来明显的结构性调整。正如股民所言“千金难买牛回头”,在连续上涨之后,市场出现缩量回调,主要指数表现分化,个股普跌,超4500只个股飘绿,仅少数板块如游戏、光伏设备、CPO等局部活跃。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1.16%,报3813.56点,盘中一度跌破3800点关口;深证成指跌0.65%,报12472点;创业板指表现相对强势,上涨0.95%,报2899.37点。沪深两市成交额为2.3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逾5000亿元,显示市场观望情绪升温。
从板块表现来看,券商、保险、银行等金融权重板块集体走低,国盛金控一度逼近跌停,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跌超2%。科技方向亦延续调整态势,通信、计算机、电子等板块跌幅居前,CPO概念股虽局部反弹,但整体仍承压。
不过,部分板块逆势走强,成为市场亮点。游戏板块早盘震荡拉升,吉视传媒再度涨停,8月以来累计涨幅已超180%。光伏、储能板块午后走强,上能电气、通润装备涨停,亿纬锂能涨超12%,其固态电池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创新药概念亦表现活跃,百花医药、辰欣药业、人福医药等涨停。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回调属于技术性调整,是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资金获利回吐所致,并不意味着行情的终结。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指出,当前市场仍处于“蓝筹搭台”的结构中,资金从高位成长股切换至低估值红利资产,属于良性轮动。
展望后市,分析师提醒投资者关注创业板指和科创50的技术支撑情况,若科技板块未能快速修复,市场或存在进一步回踩的可能,建议重点关注周期股修复与科技股超跌反弹的机会。
“牛回头”是否为上车良机?市场仍在震荡中寻找答案。
双创ETF凭“20厘米”弹性领跑科技牛市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当日午后,A股市场的AI硬件板块突然强劲拉升,龙头中际旭创盘中飙升逾10%,股价一举突破429元,刷新历史纪录;工业富联、新易盛、胜宏科技等核心标的同步大幅上扬,带动相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水涨船高。相关ETF方面,双创ETF上涨1.4%,盘中成交额超9447万,资金做多意愿显著升温。
广发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本轮牛市启动以来,科技主线始终保持强势,行业轮动速度明显下降;对于已经深度布局科技赛道的投资者而言,当前估值分化尚处合理区间,“高低切换”的必要性并不强,建议继续坚定持有或逢低增配,以获取后续行情加速阶段的超额收益。
双创ETF为何能在反弹中展现如此弹性?有市场分析认为,核心原因来自其所跟踪的“科创创业50指数”独特的编制规则。该指数横跨科创板与创业板两大“硬核”战场,优选出50只市值大、流动性佳的龙头公司。不同于传统宽基指数10%的涨跌幅限制,科创板与创业板均实行20%的涨跌停板制度,使得指数在行情启动时具备天然的“杠杆效应”。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科创创业50指数年内累计涨幅高达43.09%,显著跑赢同期科创50指数(37.99%)与创业板50指数(34.98%),进攻属性一目了然。
据中证指数官网,科创创业5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既囊括了本轮行情的核心发动机——新易盛、寒武纪、中际旭创,也覆盖了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绝对龙头,宁德时代、中芯国际、海光信息、迈瑞医疗、阳光电源、汇川技术、澜起科技等悉数在列。以“新质生产力”为纲,这一篮子股票横跨半导体、通信服务、电力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景气赛道,既具备业绩高增的确定性,也饱含技术跃迁的想象空间。
回溯行情,本轮科技牛市的底层逻辑在于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与国产供应链崛起的共振:一方面,大模型迭代带来光模块、服务器、GPU配套等环节量价齐升;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持续加码“硬科技”国产化,半导体设备、材料、芯片设计龙头迎来黄金窗口期。科创创业50指数通过“20cm”制度优势与龙头集中策略,将这一产业趋势转化为资本利得的最大化。
展望未来,机构普遍认为,伴随海外紧缩周期见顶、国内流动性维持宽松,科技板块仍是最具性价比的主攻方向。双创ETF因其一键布局科创板与创业板“尖子生”的便捷性,成为场外资金借道参与科技行情的首选工具。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产业趋势未变、政策暖风频吹的背景下,与其频繁博弈轮动,不如以双创ETF为矛,继续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时代红利。
高盛预测:中国股市仍有上涨空间
事实上,自去年9月触底以来,A股展开一轮颇具韧性的估值修复行情,上证指数区间涨幅已超40%,其中年内贡献约17%。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市场出现技术性回踩:周二、周三沪指分别收跌1.16%和0.65%,深成指同步下滑,创业板逆势微升0.95%;港股亦连跌两日,周三再挫0.6%。
短暂调整并未动摇外资机构的乐观预期。高盛亚太区(除日本)总裁KevinSneader周三公开表示,客户情绪已“显著转暖”,反弹具备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双重支撑:一方面,对冲基金的回流规模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持仓仍轻的长线资金等待更清晰的政经信号,随时可能加码。他强调,坐拥160万亿元人民币存款的散户群体仍是“最具潜力的多头”,只要财富效应升温,巨额储蓄随时可能搬家入市。
央行数据印证这一判断——截至7月末,居民存款余额再创新高。摩根大通测算,若风险偏好温和回升,2025年7月至2026年底或有2.5万亿元增量资金流入权益市场,有望推动主要指数再涨两成以上。
近期中国资产领跑全球:沪深300自7月底以来上扬约10%,同期MSCI全球指数仅涨1.6%。AI技术突破、政策稳增长预期,共同提振了盈利修复愿景。高盛策略团队上周已顺势将沪深300年末目标点位上调,理由包括估值仍处历史低位、盈利重回高个位数增长、散户开户数激增及家庭资产再配置需求抬头。综合来看,外资大行普遍认为A股上行周期尚未终结,回调或提供更佳的加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