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晨光生物“逆袭”:扎根县域,谋划植物提取产业“大文章”

2025-09-04 03:0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自然界中,植物犹如天赋异禀的调色师,通过一道道工序,萃取分离出丰富多彩的天然色素。与此同时,植物提取物因具有绿色天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饲料等领域。

    在冀南平原,一家来自县城的民营企业手握全球70%辣椒红和45%叶黄素市场份额,成功将辣椒红、辣椒精、叶黄素三大产品做到产销量世界第一,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植物提取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它就是总部位于邯郸市曲周县的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晨光生物”)。

    破茧:

    作坊式小厂的突围

    在晨光生物两个白墙蓝顶的不起眼车间里,却生产世界超一半的辣椒红色素和三分之一的辣椒精,而在20年前这里还是一家濒临倒闭的作坊式小厂。

    1997年,时任五金厂厂长的卢庆国接到一个棘手的任务——接管濒临破产的色素厂。多方打听后他前去青岛红星色素厂做调研,最后得出结论:天然色素提取是朝阳产业,但国内技术受制于人,生产规模小、质量差,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靠着“敢想敢干、持续创新”的精神,一群“铁匠”开启了转型。没有技术就自己摸索,没有资金就靠“薄利多销”加速周转。“别人的钱转一圈,我们的转两圈、三圈,看似价格低了,同样的资金与时间,实际上赚的也不算少。”卢庆国回忆道。凭借这一策略,厂子逐渐站稳了脚跟。

    转机出现在2003年。这年秋天,辣椒价格跌到1.6元一公斤,卢庆国力排众议收购1800吨辣椒,并拒绝短期套利。“如果都卖掉确实能挣钱,但做企业不能只看眼前的小利。那会儿最重要的是做成辣椒红,去占领市场、扩大份额,否则就永远长不大。”这一年,通过工艺技术装备改进,将立罐萃取改为封闭式旋转罐,晨光生物生产出30吨辣椒红,首次在国内市场拔得头筹。

    蝶变:

    用创新改写行业惯例

    在晨光生物的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始终是关键词。“我常对大家说,要想走在前头,就要敢于质疑。有质疑,就要去验证、去解答。”卢庆国告诉记者,依靠“质疑-验证-解答”的精神,公司不断突破行业惯例。

    辣椒去柄曾是行业公认的必要工序,一吨干辣椒去柄需要二十几个人干一天,卢庆国提出疑问,“辣椒柄和花萼也都是植物,就不能通过工艺改进一并提取吗?”经过不断的质疑与验证,最终通过调整溶剂和分离条件,实现了带柄投料的技术突破。

    早期的辣椒提取只能单独提取色素或辣素,无法同时获取两种成分。团队试验出了办法,却在安全性上犯了愁:溶剂产生的过氧化物有爆炸风险。技术负责人跑遍了北京各大研究所,最后在北大化学系的实验室里得到了关键启发:天然色素是还原剂,在提取过程中,过氧化物碰到还原剂就会降低活性。通过反复试验,成功开发出辣椒红色素和辣素同步萃取分离技术,成为世界首个实现规模化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企业,扭转了我国辣素依赖进口的局面。如今,这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做到了世界第一。

    说到家喻户晓的番茄红素,则是10年技术攻坚的成果。2006年,在新疆考察的卢庆国看到番茄加工后的废弃皮籽被直接丢弃,立即组织研发团队开展研究。最终开创了“一步法”皮籽提取番茄红素技术,生产能力提升5倍,成本降低50%,含量得率超过95%。2016年,该技术获美国专利商标局发明专利授权,201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十年磨一剑,值得吗?“当时就觉得这个技术有希望让大多数人花低价吃上高品质的番茄红素,也是做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吧。”卢庆国轻轻点头,声音里带着对初心的坚守。

    突破:

    从0到1的原创性飞跃

    2023年,晨光生物的“甜叶菊绿色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技术”被列为10项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之一。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晨光生物申请的异绿原酸钠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我国饲料行业实现了首创性突破。

    异绿原酸钠源于甜叶菊叶片,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病毒多重生物活性的天然成分,以研发主管徐美利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多年攻坚,通过自主开发的“短链醇混合溶液同步提取技术”,在提升主产品甜菊糖苷产率的同时,创新提取出异绿原酸钠,这项“变废为宝”的提取技术也填补了世界市场空白。

    “以前甜叶菊主要用来做几乎零热量的甜菊糖苷,但提取酚酸类物质时得用很多化学试剂,废渣排放污染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开发短链醇混合溶液同步提取工艺,能同时把酚酸类和糖苷类都提取出来,再根据物理性质的差异,实现酚酸类成分和糖苷的分离。这样不仅能得到异绿原酸钠,甜菊糖苷的获得率也提高10%以上。整个过程更环保,还实现了异绿原酸钠可产业化的途径,这个资源以后大家就可以用了。”徐美利介绍道。

    产品在实现工业化生产转化后,团队又用5年时间开展应用开发与实验验证,证实异绿原酸钠饲料添加剂可优化断奶仔猪和产蛋后期蛋鸡的肠道菌群结构,提升养分吸收效率,增强食用动物的免疫力。当下正在推进该成分在食品、保健品及医药等大健康领域的应用开发。

    如果说辣椒红、番茄红素等是从1到10的工作,如今的晨光生物,则专注于从0到1的创新。“过去只是提取单一的产品,好多有用的东西都扔掉了,觉得实在是可惜。现在,我们就可以把它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商业价值的有效成分充分挖掘出来,做成新产品。”卢庆国说。

    晨光生物致力于植物原料综合利用,将其有效成分“吃干榨净”,这样不增加投入,只增加产出,还保护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公司拥有450件国家专利,其中海外专利40件,涵盖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墨西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甜菊糖苷、花椒提取物、水飞蓟素、姜黄素、番茄红素等多个品种占市场重要份额。

    更具颠覆性的是连续化生产线的诞生,“我们每建一条生产线都是升级版,而不是简单复制,自动化控制系统也是我们自己研制的。”2003年,晨光生物建成世界首条连续化、规模化辣椒加工生产线,经过不断发展,到2008年,辣椒红产量一跃超越印度,成为世界第一。2014年,“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辣椒提取工艺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技术改造这一块已经做成习惯性动作了。现在每个季度,在生产环节、经营环节,管理环节,大家都从自己的岗位上去提建议。”卢庆国表示,技术创新已融入企业的基因,成为发展的基石。

    战略:

    双基地布局的全球战略

    在晨光生物的实验室里,一颗普通的棉籽里含有259种物质。经过精深加工可以制成脱酚棉籽蛋白、棉籽油、棉短绒、棉壳等十余种农副产品,用于饲料、医药等行业。

    而这颗小小棉籽来源于公司西部原料基地。从2006年开始,晨光生物“走出去”在全国布局,多年来,陆续在河北、新疆、云南、贵州等地设立原料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协作模式辐射带动180万亩特种作物种植,使30万户农民年增收近20亿元,践行“人与企业共发展”的理念。

    这一模式不仅带来了种植订单,更带来了技术创新。在“棉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中,攻克了棉籽综合加工中存在的油脂酸价不稳定等关键问题,实现蛋白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了棉籽油、棉籽蛋白提取率,将棉籽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4%以上。目前,脱酚棉籽蛋白提高生物利用率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炼棉籽油、棉籽浸提技术及装备集成创新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晨光生物布局海外,带着人才、技术、装备等在全球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建原料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凭借印度建厂的成功,2014年,晨光生物成为世界最大的辣椒精生产商,实现了我国辣椒精从依赖进口到批量出口的转变。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在赞比亚建立子公司,经营着两个农场,12万亩土地,用于辣椒和万寿菊等作物种植,并配套加工产能。目前,将全球化战略定位为“两头在外国,精加工在国内”,这种布局确保了企业在未来几十年既保持技术优势,又拥有原料竞争优势。

    人才:

    县域企业的科研逆袭

    7月24日上午,晨光生物第三会议室里满是青春朝气,卢庆国与61名新入职员工面对面交流,用生动的晨光故事,为他们拉开职业旅程的序幕,这群“新鲜血液”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

    “当年我们面临‘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无市场’的困境,全靠‘起早贪黑、爱岗敬业’的拼劲,才一步步在全球植物提取领域站稳脚跟,成为行业领跑者。”谈及公司的“逆袭路”,卢庆国颇为感叹。

    作为一家县域民营企业,晨光生物的人才引进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时招了3个大学生,一个月1200元,当时实验室的负责人一个月才800元。但到年底时学生都走了,我们就总结经验,改善环境、创造氛围。第二年招了有十来个,大部分都留了下来,现在都成了公司的骨干。后面我们逐渐明白,想把员工留下,需要有课题和项目,要鼓励大家写论文、申请专利,争取省市甚至国家的科研项目,评职称。”

    为构建完整的人才发展生态系统,晨光生物先后创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香辛料加工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6个科研平台;实施项目课题奖励、科技创新奖励、论文专利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生活上安排人才公寓、建幼儿园、提供前往市区的班车等。“个人事业的成长平台的确重要,但生活上也得多关心关爱和照顾,才能把人留下来。”

    如今,晨光生物拥有博士、硕士学历员工148人,本科以上员工学历占员工总数的54%。培养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大批高层次科研人才,还是河北省第一家具有自主评定正高级职称的民营企业。

    谈及今后的发展规划,卢庆国用“三步走”战略清晰描绘了公司发展路径:第一步是辣椒红色素做到世界第一,公司上市;第二步是做成十个左右世界第一或前列的产品,建成世界植物提取物产业基地;第三步是做大做强保健食品、中药提取等大健康产业,为人类健康做贡献。

    目前,晨光生物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已经起步。建有国家药品GMP认证中药车间,已取得桑菊感冒颗粒、胃灵颗粒、银杏叶片等11个药品注册批准证书,益母草配方颗粒、丹参配方颗粒2个中药配方颗粒备案,拥有19个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和54个保健食品备案凭证。

    “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去深耕行业,推出更多健康产品,为老百姓的健康多做事,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我觉得意义还是非常大的。”当被问到最想实现目标时,卢庆国告诉记者。

    在这个小县城里,一场关于技术创新的故事仍在继续,而中医药大健康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晨光生物正在用科技创新书写中国植物提取产业的新篇章,让中国的天然提取物走向世界,让世界的健康产业留下中国印记。

(图1)董事长卢庆国在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图2)甜菊糖精制车间员工在巡岗。

(图3)晨光生物赞比亚原料基地在种植辣椒。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