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晋商银行再迎人事调整!山西金融双雄引发合并猜想?

2025-09-03 08:01

9月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发布消息,核准高玉荣的晋商银行董事任职资格。此次履新前,高玉荣担任山西省财政厅阳泉监管处处长。

晋商银行公告显示,高玉荣担任非执行董事的任期自2025年8月27日起生效,直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自2022年12月22日起三年)届满之日止。同时,由于年龄原因,年满60周的武灿明将辞任晋商银行非执行董事职务。

01 财政系统老兵

高玉荣的职业生涯与财政管理系统紧密相连。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3岁的高玉荣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和法律合规经验。

从1995年7月至2019年4月,高玉荣在山西省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任职。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他担任山西省财产评估管理中心副主任。

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高玉荣任山西省财政厅驻阳泉市财政监察处副处长,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任山西省财政厅阳泉监管处副处长。2023年9月起,他升任山西省财政厅阳泉监管处处长。

高玉荣在财政系统长达近三十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财务管理与法律合规方面的专长,成为其加入晋商银行董事会的重要资质。

02 晋商银行高层调整

高玉荣的加入是晋商银行近期高层变动的一部分。2025年以来,晋商银行管理层经历了多次调整。

2025年7月4日,晋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因工作变动,李燕斌已辞任晋商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及联席公司秘书职务。李燕斌已在晋商银行任职超过四年,此前曾在交通银行山西分支机构和华远国际陆港集团任职。

在不久前的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晋商银行还批准了容常青、高玉荣及王先奎为非执行董事,委任吴小平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容常青此次是第二次在晋商银行任职,他曾于2018年获批担任晋商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2020年11月因工作调动原因辞职。

03 业绩承压与转型挑战

晋商银行正面临业绩压力。2024年,该行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同比下降12.6%。

资产质量方面,2024年末晋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7%,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但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末的0.75%升至2024年末的2.83%。

制造业不良贷款规模也从2023年末的3.28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11.28亿元,2024年末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在该行不良公司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升至40.5%。

晋商银行解释称,制造业不良贷款上升主要是由于部分焦化企业客户受市场变化和内部管理不善影响,经营出现暂时性困难,出现贷款违约。

面对挑战,晋商银行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25年8月27日,该行与晋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资产转让协议,将涉及八家企业客户、合计约14.21亿元的不良资产转让给晋阳资管,对价为人民币3.10亿元。

04 “双雄并立”下的合并猜想

在山西金融版图中,晋商银行与山西银行形成了“双雄并立”的格局,引发市场对两家银行合并可能性的猜测。

晋商银行是山西省唯一一家上市银行,总行设在山西太原。2008年12月30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太原市商业银行更名,2009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并于2019年7月18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山西银行则成立于2021年4月,是由山西省政府授权山西省财政厅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原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为基础,通过新设合并方式设立的省属金融国有企业。

从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末,晋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763.06亿元;山西银行资产总额为3593.45亿元,两家银行差别不大。

但盈利能力方面,晋商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99亿元、净利润17.5亿元;而山西银行同期营业收入为31.73亿元、净利润仅0.52亿元,差距较为明显。

山西银行成立之初曾亏损46.73亿元(主要因计提48.15亿元减值准备消化历史包袱),但2023年已实现净利润8.32亿元,不良率也从最初的3.29%降至1.74%。

分析两家银行的发展路径:晋商银行依托市场化路径构建护城河,而山西银行更多依赖政策支持化解风险,形成“老牌稳健”与“新军逆袭”的竞争格局。

基于现状,两家银行合并的可能性目前看来较小晋商银行作为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和经营模式更加市场化;而山西银行作为新合并成立的银行,仍需时间消化整合成果。

05 未来发展前景

晋商银行作为山西省金融业的重要力量,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达到3882.6亿元,存款余额3040.8亿元,贷款余额2086.4亿元。资本充足率12.96%,保持合理水平。

晋商银行持续推进2021-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其战略愿景是坚持安全发展,打造区域精品上市银行。区域定位是扎根三晋,服务山西。

市场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业务定位是做强对公,做精零售,做优普惠,做专金融市场。

2025年上半年,晋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基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小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数字化运营工具,有效开展了客户拓展、活动运营和信贷投放。

典型成效包括小微授信客户较年初增长140.4%、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较年初增长5.0%、月均动户数较年初增长5.3%。

山西银行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从2021年亏损46.73亿元到2023年实现盈利8.32亿元,不良率从3.29%降至1.74%。

两家银行共同面临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晋商银行依托上市平台优势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山西银行则依靠省级国资背景深度参与山西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战略。

未来山西金融格局更可能呈现“双轮驱动”态势:晋商银行聚焦高端制造业与财富管理,山西银行深耕普惠金融与县域经济,共同为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